王艳娇
常熟市莫城幼儿园 江苏省 常熟市 215500
摘要:陶行知提出教育要给幼儿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发现。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本能的存在好奇。幼儿园里的小树林是一个微型大自然,它是幼儿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一种尝试与体验。本文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支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小班幼儿开启小树林自然寻宝,让孩子发现、探索小树林里常见的植物、生物,爱上自然观察,体验小树林里的自然奥妙!
关键字:陶行知六大解放 课程游戏化 幼儿 小树林
一、初探——感受小树林的真
把孩子“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这是陶行知对解放空间表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让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钢筋水泥铸造的房子里学习、生活,放学后、假期被一个个补习班、兴趣班填满,幼儿的自由的“空间”早已侵占。我们的小时候能在乡间嬉戏、能在草垛上打滚,能追着青蛙一路跳,能在大自然里玩耍,发现许许多多未知的事情。而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成人保护的“安全区”里,缺失了与大自然自由玩耍的机会。让孩子在没有水泥墙、门的天空下,在天然的小树林里自主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莫幼是一个被树环绕的幼儿园,小树林里有各种树木、花、草、昆虫,它是一个微型的大自然,这独特的环境优势正是对孩子空间的解放的一种表现,让孩子在小树林里感受自然、探索自然。
故事一:
幼:老师那里是什么?(指着小树林的地方)
师:你看见那里有什么?
幼:有好多好多的树。
师:那是我们的小树林里面藏着好多有趣的东西,你想去玩吗?
幼:想,我要去,我要去……
小班新入园的孩子怀揣着对小树林的好奇,开始了与小树林的初次相见。初见是新奇的,更是美好的,在小树林里孩子们发现了高耸笔直的的棕榈树、树林迷宫,遇见了蓝蝴蝶,看到了成群结队的蚂蚁,还挖到了 “宝藏”。孩子就如不期而遇的蓝蝴蝶,要解放他们的空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然体验的机会这也是生活教育的表现。
二、再见——触摸小树林的“美”
现在的孩子在成人过度的保护下开始畏惧触摸,对于未知有时显得迷茫无措、不愿尝试,但孩子就是在与人、与物、与自然的接触来认识和感知现实世界的。因此陶行知说“要解放幼儿的手,让幼儿自由地去探索大自然”。手是幼儿触摸自然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我们与小树林再次相见的方式。
故事二:摸树皮
幼:老师这棵树摸上去好滑呀
师:小树林里树摸上去都是滑滑的吗?
于是孩子们纷纷去触摸、寻找树的不同触感。
幼1:这个摸上去不平的,像一条一条线。
幼2:老师老师!这个树有头发。
在一次次的触摸中孩子们发现:有的树皮是光滑的、有的树皮是粗糙的、有的树皮是刺刺的、有的树外面毛毛的,有的树皮上还有“眼睛”呢。但手的解放不止在与触摸,更在于创造。在触摸过小树林里的树、叶、土后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创作之旅,用树叶拓印拼贴、用树枝果子拼搭、用树叶装饰做窗帘,在一次次与自然物触碰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由创造,用这些来展示他们对美的表达,这也是裴斯泰洛齐头脑、心灵和手相结合的“3H”教育理念的展现。
三、又见——探究小树林的“知”
陶行知主张“行以求知知更行”,即“行(实践)——知(认识)——行(实践)”。小树林的又见之旅是孩子的“感官体验”,也是孩子们的头脑风暴,更是陶行知解放头脑、解放眼睛、解放嘴的综合体现。在小树林里的发现的宝藏是幼儿游戏的来源,能够帮助和支持幼儿架构游戏探索学习过程和能力。
故事三:树的名字
幼1:老师,这是什么树?(紫薇树)
师:你想叫它什么?
幼1:滑滑树吧!
师:为什么?
幼1:因为它摸起来滑滑的,很舒服呀!
幼2:那这个是头发树吗?(棕榈树)
师:为什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由此引发了孩子们给树起名字的游戏,有叫光光树、爪子树、矮树……这一过程是孩子语言的表达,更是幼儿思维的碰撞。在起名字的游戏里为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孩子的嘴得到了解放,孩子敢于说、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由此幼儿的愿望看得见了,思想看得见了,幼儿的经验也看得见了。树不是只叫树,也不再是小班孩子难于理解的学名,在孩子眼里、头脑里它变的生动了、形象了,也更容易辨识了。
故事四:为什么树皮摸起来不一样?
幼1:老师老师,这个树为什么是滑滑的呢?
幼2:那怎么这个有头发呢?
课程游戏化指出:“有效的学习一定意味着孩子获得新经验。要获得新经验就要让幼儿面临问题和挑战。”这个一个个的问题正是孩子们对未知的好奇、对知识的向往,于是发起了对树干的调查,首先发放调查表,请孩子与家长一同寻求原因。从发现问题后教师并不急于将答案告诉孩子,通过调查表的形式,让孩子通过多种途径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理解不同树干不一样的原因,在调查的过程中孩子不局限在答案上,还发现了更多未知的事情,如:树干不仅摸上去不一样,还有不同的用途,棕榈树的“头发”可以做鞋子、蓑衣。
故事五:树林蛋糕
幼1:这是我做的蛋糕。
师:蛋糕里有什么?是什么味道的
幼1、2、3:蜡烛、巧克力碎屑、巧克力豆、奶油、草莓……
师:蜡烛在哪里?
幼2:中间插着的大的
师:你们的巧克力呢?
幼1:撒在了边边上呀。(将树叶捏碎后撒在四周)
幼2:我的这里是奶油。(指着小树叶说)
《指南》中说到“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树林蛋糕正是孩子对于自然材料与生活经验结合产生的美的新事物,是他们对美的表达与创造,其中也蕴含着他们对认知的表达。
在小树林里孩子们还发现了蜘蛛网,由此玩了蜘蛛网游戏。在区域里孩子们还用找到的树叶、树枝玩起来了给树叶找家、小树枝请排队的游戏。孩子们在用脑思考、用脚游戏、用眼发现的过游戏程中感受到了亲近自然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3]江苏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