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
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东岳完全小学 401544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的课堂渗透引起了教师的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德育取向,同时又要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实现德育培养。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取向与实现路径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实现路径
1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德育教育渗透对于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标准下,要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就必须要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当然这也是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能够更新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而使得整个语文教学模式得以改变,进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达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1.2 德育教育渗透是学生德育素质培养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尽管小学教师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的执行效果却差强人意,但是就宏观角度而言,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使得德育推行更具可实施性与操作性,更为直观,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向学生传递更多的关于道德品质与精神情感的体验,德育内容也更完善。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德育取向的实现路径
2.1 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
教师在开展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时,其最基本的工具就是语文教材。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分析,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样教师在开展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时,不仅会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可以达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要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并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达成德育教育。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做好足够准备,总结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教材中有着大量描写正面人物、祖国美好和河山等内容,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也能够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促使学生产生具体的道德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熏陶。
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在《落花生》的学习中,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慈母情深》的学习时,可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师在为学生授课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元素,有效设计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渗透,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
2.2 在人物形象分析中实现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一直以来是各个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语言知识的认识与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更要关注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理应贯穿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但是不能够影响语文教学的主体性地位,只是起到渗透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小学语文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是不能够限制于特定的教学模式中的,而是根据教学情况自然而然渗透到课堂中。
许多语文课文通过对于形象人物事例的描写从而体现出主人公的情操与人格或是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主人公的形象更为深入了解认知。一方面能够指导学生人物心态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同时还能够在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中感受其崇高的道德品质,接受情操上的熏陶与感染,小学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实现德育的渗透。
如在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主要是形象生动刻画了主人公谈迁的形象,谈迁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中历尽亲万苦终于完成了伟大巨著《国榷》,表现了谈迁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具备矢志不渝的信念。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突出写作条件之艰苦:家境贫寒,食不果腹,初稿多达二十余年六次修改,从而撰写出了高达五百余万字的鸿篇巨著,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谈迁的坚韧精神。后来书稿被偷,谈迁极为痛苦,后来写作中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揭示了人生坎坷难免,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雨过天晴。
2.3 依托评价进行渗透德育
无论是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还是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方面,评价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关注学生课堂实际教学的基础上,依托各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内容。如此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就会大幅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举例来说,在教学《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时,学生在课堂伊始提出了各种质疑,诸如,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对于学生的这些不绝入耳的“质疑声”,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对答如流,而应该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通过评价,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这些“疑问”的动力,还可以合情合景地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如,面对学生这些不绝入耳的“质疑声”,教师可以进行这样评价:“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有深度。另外,从这些问题中,我们是否还可以感受到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呢?”
此外,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评价之中,还能够使得评价更加走心,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产生情感共鸣,让评价更加有效。
2.4 结合社会实事、热点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口语能力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以及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当然还包括对他人话语的复述等。而写作能力则是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学会运用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所看所感所听进行概括表达。以上两种能力的培养,教师都可以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融入德育教学开展。
比方说,可以就一直备受热议和关注的“地沟油”事件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所听所看表述何为地沟油、社会怎样看待此事件?自己又是如何看待地沟油的?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我个人觉得地沟油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老师,我觉得地沟油事件,反映人性道德的缺失,害人终害己。”通过以上交流和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后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5 在实践活动中来渗透德育
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联系,是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题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组织学生演讲、表演等,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实现德育教育。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赏祖国的美好河山,感受美丽祖国的秀丽风景。也可以组织学生下乡支教,让学生体会到农村生活的艰苦以及农村学生学习的不易。采取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缺的部分。要合理处理好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使之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应至少做到两点:一是教师要把德育看成是语文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形成明确的德育取向;二是要真正找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合理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温彦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8.
[2]石阿林.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J].科技资讯,2020,18(24):110-112.
[3]陈梅芳.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