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双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本文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当前中职语文课程在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所面临的问题,从对中职语文课程的理解认识、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探索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课堂 课程标准 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颁布实施,这是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确立了新趋势。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紧紧围绕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是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
如何在语文课堂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之中?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以语文教材为知识载体,以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为根本,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语言实践行为,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依据学情特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文学知识的探究中,发现文字之美,语言之妙,建立起丰富想象;让学生在领悟教学内容基础上,运用文学的不同视角,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从经典名句结合当代生存现状,获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从作品的内涵体悟生活实际,在拓展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学习讨论中,提升文化传承与参与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发挥高效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寻找课堂教学契合点。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过程中,时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与学生之间交流保持一致而不是断层,尝试着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去体会、去关注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琵琶行》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白居易对音乐的描写,将音乐与文学在《经典咏流传》中得以呈现的视频一播放,立刻激发了学生对这首叙事、抒情、描写相结合的经典篇章产生了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生成为学生的“畅所欲言”为什么会碰撞出奇妙的思想火花?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语文教师的授课内容触及到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自然而然参与到课堂教学探究之中。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新课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通过语言运用,丰富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传递信息、论述观点、表明态度,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备课不仅要从备教材出发,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更加侧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备学生则显得更为重要,利用学习通将课前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自主阅读探究学习,把问题带到课堂,共同探究讨论,多元的答案给学生带来的是独立思考的审美体验,学生提出的问题则成为教师备课重要资料。
三、从学情特点出发,拓展延伸课后学习。
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老师在《我和语文教学》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教师要从习惯的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生的“学”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碰上哪些障碍,怎样帮助解决,怎样才能使他们发挥积极性,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才能挖掘学习的潜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明确指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教”的展示与表演,而是以师生共同“学”为宗旨的实践活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语文教师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融入到塑造学生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的不断探究之中,依赖于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与语文教学独特魅力的发掘,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是我们今后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探寻的方向。
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课后拓展延伸,学习从线下到线上,扩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定位,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创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四、核心素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解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发展都应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通过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讨论,进行归纳和训练,课中针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讨论,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评价,成绩分析总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学习情境活动之中,多种教学方法实施,目的在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根据不同专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将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技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体验、比较、质疑、探究等方法,仔细品味语言,揣摩语境,比较推敲,领悟语言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创设语境,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在对话交流中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
疫情期间,从线上到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的转变,对教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古诗文单元教学中,充分运用学习通的教学功能,课前将学习任务上传,课中签到、抢答、完成学习评价、实施教学任务、课后讨论、完成作业等功能,增强互动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诗词意蕴深邃、情感奔放、叙事抒情的创作风格,感悟社会价值和审美意义,在“诗化”教育中,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内在气质,树立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立足于语文学科以学生为本,注重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让语文课堂因需而设,因生而动,因律而美,实现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由课堂教学的执行者向课程设计者的转变,实现中职语文教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