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
(山东省济南第七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鉴于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师应通过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综合能力等,以实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求。对此,教师可以高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变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变式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变动,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逐渐被广大学校所接纳认可,而在高中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不仅仅要教导学生数学知识、概念,还要教导学生重视数学知识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灵活的变式进行解题。高中数学教师要致力于打破学生传统的思考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逆向、变式思考,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主体,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进行合理问题情景创设
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使变式教学能够得到高效的应用,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来达到这一想法。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联系学生的已知经验,然后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参与进问题探讨之中。在经过这样的有效创设之后,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还能够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以“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教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创设出这样的问题情境,即“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圆的定义是什么吗?它的标准方程又是怎样的形式?”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会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激活,进而使得他们能够在有效联系已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这个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在聆听了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据此进行进一步的问题情景创设,即“同学们,我们发现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进行这样的表示,即‘+=1(a>b>0)’,那么你们会对椭圆焦点的位置进行判断吗?”接下来,教师便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判断焦点位置的题目让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比如说“现在已经知道有一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面,并且焦距为6。此外,还知道椭圆上面的一点到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之和为10,请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在经过如此的情境创设后,便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调动,进而使得他们的“变式思维”得到培养。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并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沿着“由简到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变式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
二、灵活运用数学变式教学思想
在开展高中数学变式教学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数学变式的核心是知识点,教师应据此灵活进行变式教学。就数学知识的存在形式而言,包含了练习题与复习题等多个方面。而数学课堂教学,又包含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灵活运用变式思想开展教学,促使教学有效性不断提升,更好的服务于整体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开展圆的方程有关知识的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确保预期教学目的的实现,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融入数学变式思想,灵活的开展变式教学。如果针对圆的方程,开展复习课教学,则可以在变式教学过程中,将本章节相关的理论知识贯穿其中,更好培养学生的解题方法与思想,促使教学连贯性不断增强,进而更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通过开展这种变式教学,学生对于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同的表达形式等,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在实际解决该方面问题时,所具有的能力更强,逻辑思维更加清晰。
三、通过语言变式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变式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语言化变式,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而语言化变式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对概念性的知识进行变式。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切实的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讲出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讲述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均值不等式”时,就可以采用语言化变式开展教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在解题的过程中,忘记相关定理的使用条件。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要对“均值不等式”进行有效的变式处理,加强变式的使用效果,然后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的使用定理。
四、教导学生练习综合题目
能否深度掌握数学概念,完全理解概念,对数学知识进行变式处理,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高中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都急于求成,在教导概念的知识内容时,往往采取略过粗讲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学生在课下习题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由于不理解概念,而造成很多错误的现象。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概念能够演变出很多种不同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深度反应数学的本质;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变式,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合理运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概念知识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遇到复杂难懂的数学题目时,能够很快理清脉络,知道运用哪部分知识能够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二章的“平面向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首先教导学生向量的定义,在课堂中布置相关的课堂习题,在学生对向量基础知识概念明白后,教师带领学生对向量的概念知识进行变量。向量指的是有方向、大小的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个概念进行变式:一是零向量指的是长度为零的,且方向任意的向量;二是长度为一个单位的向量是单位向量。教师在带领学生变式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向量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印象。
结语:高中数学是高中生需要努力学习的一门课,其中,变式教学方法贯穿于每一章的知识点中,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学生学习找到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变式教学,能夠让学生翻转高中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成绩,加强高中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景龙.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0.
[2]龚健美.借助变式,活化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变式”应用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18):18-19.
[3]王新宇. 多元变式,提升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J]. 中学课程资源,2017(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