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
(耒阳市第一中学 湖南耒阳 421800 )
摘要:法治意识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提高对学生法制意识培养的关注度是推动学生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与社会建设的需要。而且我国正在积极推动依法治国方略,要想真正建成法治型国家,就要从培育拥有良好法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着手。因此,在当前,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应该积极进行变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法治元素,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成长为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关键词:高中政治;法治意识;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我们身边发生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懂得利用合法权益,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高中政治教师有必要根据政治教材课本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探究出更高效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政治课堂上法治意识教学培养中的常见问题
1.法治意识的培养工作不到位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十分繁重。因此,政治教师更愿意把时间用来研究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的方法。教师认为学生只需要把高中政治教材涵盖的知识点掌握好,争取考好高分,就能达到学习上的目标。教师过多的讲解与考点相关的知识点,忽视了法律知识的讲授。导致学生没有了解到必要的法律知识,只是懂得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的法治意识薄弱,不懂得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严重则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
2.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但经过笔者发现,仍然有许多政治教师依旧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展开政治教学活动,教师根据高中政治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一字不漏的念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充分吸收教材知识点,还会影响学生对课堂的喜爱程度,导致学生出现反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提高成绩。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错误的,那么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也难以进行,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对法律知识的讲授就更加难以开展。由此可见,教师应及时改进政治教学的方法。
3.法律意识的机械教学严重偏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
法律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学生只有具备必要的法律意识,才能够在社会发展行业中正常发展。然而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把法律知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分开。教师往往喜欢把高中政治知识点系统的讲解给学生,引导学生加以归纳、总结。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出现“老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的现象发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够将法律知识进行完全的消化,也不利于他们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效果,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行列中。
二、将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1.利用政治教材解读培育法治意识
教材是教师推进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政治知识的主渠道,而且政治教材当中包含的内容具备极强的教育和挖掘价值,包含着大量培育学生法制意识的材料。
充分发挥政治教材的积极作用,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层次解读教材内容,是培育学生法制意识的突破口。就是要认识到教材的价值,挖掘教材当中的法治内涵,为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提供文本支持和必不可少的法律根据。这样学生才会消除对所讲内容真实性的质疑,树立遵守和认同法律的思想。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善于发现法治意识培育点,并合理引入与宪法和法律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教材并非是任意书写的,是宪法和法律当中的规定与要求,让学生的学习思想得到转变。比如,在教学国家性质时,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当中有关于国徽构成元素和不同象征含义的内容让学生从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国家性质。在分析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把宪法当中对于国家性质的描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宪法内容与国徽各构成元素的象征意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找到其对应关系。这样可以让课程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同时还可以把法律常识内容渗透到课堂上,进行课程教学的延伸。
2.通过法治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法治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法治案例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案例说法加强法治素养教育,使学生掌握法治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法治案例,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使学生在法治案例情境中掌握法治知识,了解国家法治形式等。
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相关内容时,围绕教材的“爱护人民币”“正确对待金钱”等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刑法》对制作或贩卖假币的违法行为的处理的案例。在列举案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围绕教材的“劳动侵权”“偷税漏税”等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生活中多数购物场所在消费者购物后不给开发票的案例,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讨论,能理解,经济生活参与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意义,并遵守法律规则,从自身做起,维护法治秩序。学生在掌握劳动权益、依法纳税等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能意识到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关注国内外最新法律事件,以从案件研究中发展法治素养。
3.构建模拟教学情境,盘活法治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教学方式,目前已经在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种方法也非常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高中政治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情境,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力,使其能够进入到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激活其政治学习的思维。
例如,教学“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这一课时,在讲完基本的理论知识后,考虑到高中生平时参与选举投票的机会不多,可能无法理解怎样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投出最理性的一票。因此,笔者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以“居民社区民主选举”为主题的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有的学生充当候选人,上台发表选举演说;有的学生充当选民,为自己心目中满意的候选人投上宝贵的一票。在学生进行模拟选举的过程中,笔者没有完全充当旁观者,而是监督学生投票行为,确保他们不主观臆断,而是能够冷静、理性地进行投票。最后,通过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合格的候选人,担任居民社区的管理者,并将选举结果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
结语:总而言之,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平台,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法治知识的了解,并在心中树立法治观念。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提升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9):4.
[2]苏建申.基于法治意识素养的高中政治教学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4):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