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云
(南京市河西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南京市 210019 )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文字间充斥着厚重的力量和无限的魅力,我们的语言更是成了一门充满内涵的艺术,它是打开人与人之间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是解开人们之间隔阂与猜忌的密码,作为华夏子女继续传承这语言的艺术,如何发扬光大、如何淋漓尽致地运用这门深奥的哲学显得尤为重要。假若我们的语言中能散发出如玫瑰花般的芬芳,这芬芳便能帮助我们叩开别人的心房;假若我们的语言中能回荡起美妙的音乐旋律,这美妙的音乐旋律便能帮助我们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向我们敞开心扉;假若我们的语言中能充满像阳光般的温暖舒适,这种温暖舒适便能帮助我们在他人的心中开出理解的花朵儿。自古以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今天教师教书育人,在言语间传播文化,更需要发挥语言的艺术美。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呈现语言的艺术美能够快速有效地化解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只限于说教,既枯燥又乏味的刻板印象,去除偏见,从而改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形象,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也是本学科的初心所在。
一、科学准确,规范用语,言中有格。
《礼记》中这样记载:“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意思是说,说话要从实际出发,在行动上按规范要求办事,有原则、有底线、有要求,教师作为特殊的职业,本身就具有示范性,而学生的向师性更是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教学的时候,更要语言规范、科学准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更是如此,正确规范地使用教学话语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说出的话要让学生一听就懂、就明白、就能吸收,从而更好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用语绝不拖拖拉拉、东拉西扯、废话连篇,而要一针见血、准确定位。
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这里举例说明。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分的内容对于认识宪法的地位、如何治国安邦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提到的知识点是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我国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学生会产生误解,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就是人民大表大会。所以,教师在讲这里的时候,一定要把思路捋清楚,把话说明白,简单直接又明确地告知学生,人民大表大会按级别划分:最高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权力机关。
二、融入生活,走进学生,言中有物。
语言既是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学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会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教学不是说要给学生传递多么高大上的内容,我们教学的最终的目的还是指向实际生活的。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应当是:教学中的问题出自于实际生活,而我们的实际生活又反过来提供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解决,教学的终极目标应当给我们提供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方法,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好像无源之本,无本之木,也不是教学目标设立的初心。
中学生恰逢处于特殊的青春期,学生好奇心重,自制力差,再加上知识储备远远不足,社会阅历较少,正是需要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点的时候,除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发挥以外,其次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而教师就是最主要的承担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消化我们的课堂内容,达成预设目标。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举例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列举学生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关心、关注的话题,也可以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较多关注与讨论的内容,将其与本知识发生有效联系,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那么学科内容知识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吸收;另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形成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 它所涵盖的内容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正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以及未来一定会经历的内容,所以教师更要做到言中有物。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三课“依法行使权利”,对于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枯燥泛味的,学生苦于阅读这样的文字,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就从生活实际中找了一个例子。 鉴于全民健身观念日渐强烈,大妈们都纷纷跳起了广场舞,与此同时广场舞大妈扰民事件也频频曝光在各大媒体荧屏上,引起全民关注,我选取了其中“大妈小区跳舞被泼粪”的视频,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广场舞大妈该如何正确行使自己跳舞的权利? 小区居民又该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权利?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既熟悉又感兴趣,所以在讨论的环节中,学生讨论激烈,各显神通,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例子一举多得,一方面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两方面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另一方面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调动,后面我只需要把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就好了,在这节课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非常轻松,并且也会记忆深刻,并且在生活中如若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
三、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言中有彩。
时代在不断的推进,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突飞猛进,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与课程教学之间密切结合,网络已成为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载体。科学技术一直在飞速进步,随之带来的是满天飞的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处理好自己常规备课、教学等工作,也需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了解时代趋势,跟上时代潮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习新鲜的网络热语。一方面,网络用语的表达方式更加的新颖,反应当下社会的某个或者某些现象,另一个方面,网络用语幽默,充满趣味性,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是,有的网络用语也极其容易将学生拉向另一个思想的极端,灌输扭曲的价值观,所以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那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对网络用语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网络用语的积极作用,为课堂教学增加润滑剂。
我举个例子,最近几年网络上流行的表情包让大家在聊天过程中乐此不疲,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四课中第一框“青春的情绪”,我在备课过程中设计教学环节时,在导入环节中,我上网找到了很多表情包,比如“吓死宝宝了”、“好嗨哟”等等, 学生在上课中学习兴趣浓厚,讨论热烈,除了我展示出来的表情包,学生还提出了其他的一系列的网络用语来描述情绪。在后面第四课第二框情绪的管理中,我找到一段捏捏族的视频,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如何管理情绪?课堂氛围活跃,大家都积极踊跃举手发言,学生对这个话题深有感触,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自我充实,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用语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教师扎实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也要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广泛地阅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自我的语言能力修养,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摸索,逐渐走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