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霞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省肇庆市 52606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高校的教学质量在逐渐的提升,同时社会对高等院校的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除了关于专业方面的,也包含了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一直以来,高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思政课程,这已经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违背,所以对高校的思政教育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艺术设计具有养成个体与群体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人格品质的独特教化功能,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有同一性,科学认识和发掘艺术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对于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具有特殊及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为什么?课程思政怎么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必须面对的、也必须做出实质性回答的根本问题,辽东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作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二级教学单位,怎样做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基于此,本文将深度探讨“思政+艺术”融合的艺术创作与传播方法及途径。学院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艺术”之实践活动还处T起步阶段、萌芽阶段,教师的育人意识、系统谋划建设方案之能力还有所欠缺,在客观层面,虽其在专业课教学之中也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但是其还没有提高到一定的认识程度和理论高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消极抵触情绪的存在,如果在专业课程中无法较好的融入思政内容则会导致课程质量下降、学生不“买账”、教师积极性降低、课程目标无法实现、无法积极培养大学生之爱国主义精神、报国志气之问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院专业必须从问题入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机制。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实践的重要意义
1.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无论对于高校中的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对于思政教育进行落实都是对社会主义教学理念和立德树人要求的满足,从而达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目的,并将其贯彻到整个的高校教育阶段当中。思政教育实践的过程对于高校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核心所在,做好这项工作更有利于提升高校方面的思政教育水平,并充分体现出了高校的教育特征,使其能够为高校教育任务的完成提供重要的保障。
2.打破原有的教学理念限制
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实践相互融合,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打破原有的教育理念限制,实现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识性内容强化,并为促进了教育措施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是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科目能够更加的多元,并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当中,从而有效的提升艺术设计教材水平,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此之外,通过对思政教育实践过程的强化,也能够增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政治素质。
3.强化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品质
之所以需要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落实思政教育实践过程,是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政治素质和意识不足,这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通常来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在文化学习方面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投入的相对较少,所以往往会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忽略了思政方面的教育,从而导致该专业中的思政教育开展并不具备足够的积极性。同时,在进行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多元的文化,如果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意识不足,那么将会非常容易受到那些非优秀文化的不利影响,这是很难避免的。
所以要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实践与艺术设计教学相互融合,提升学生们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政治修养,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以更好的完成培养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目的。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的方法研究
1.深度探索“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建设
艺术类专业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应深入挖掘教学、实践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首先,教师是关键,教师是课程思政的直接实践者,教师应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以抗美援朝、长征精神、航天精神等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发力点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特别是在艺术欣赏、艺术概论、造型基础、三大构成和创作类实践等课程,艺术基础理论课程中教师更应深度挖掘如“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雄赳赳跨过鸭绿江”等的红色题材,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其在实现辐射育人功能之时,又拓展了艺术设计专业能力。
其次,普遍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进行思想动员;再次,教师应采用互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及通过例证、作业和作品等方式方法,渐进引导学生价值观、文化观的正确建立,通过传播能够使大学生听得懂、信得过的思想政治理论建立民族自豪感,促进“三全育人”格局加速形成。
2.创新课程教学手段,提升思政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教师们在课堂上应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师生互动,让思政内容具有亲和力。如《色彩》,教学中采用 “红色静物写生和红色风景写生”主题,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带学生实地写生,把红色场景的风景写生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如《艺术鉴赏》课程,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影片欣赏、作品分析、参观展览等更直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以往该课程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方式,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感知道德与目标的统一,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情操、爱心、从而使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在文化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较少,对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关注不高,对思政课程的教学也缺乏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搜索、积累一些国际前沿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和不良文化的干扰,这对他们政治素养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有着严重影响。因此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思政理论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都与艺术有着本质的趋同性,艺术活动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正确的价值理念,艺术作为当代文化的形式,其传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途径和作用十分广泛和重要。
结语:总之,“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生硬的说教,它寓于多样化的课堂内和外的教学之中,艺术设计专业因其独有的学科属性,在课程思政工作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科规律,融合专业特色,创造合适途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把艺术创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探索课程思政,绽放艺术之光。
参考文献:
[1]徐瑞哲.上海高校“课程思 政”改革全覆盖[N].解放日报,2018.01.15.
[2]魏亮,张艳丽,唐楚虹.艺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