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2期   作者:吴鸣飞 翟慧敏
[导读] 新课改之后要求课堂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在颁布后被快速普及到全国各地,

        吴鸣飞 翟慧敏
        山西省文水县实验中学  032100
        摘要:新课改之后要求课堂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在颁布后被快速普及到全国各地,独特开放的教学方式立马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欢迎,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改变了课堂沉闷的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思维有着明显的启发作用。基于此,以下对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道德;法治课堂;应用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讲解,更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引导,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更多的鲜活素材,这样,既能充实教材内容,又能实现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学习和感知、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能使学生更感兴趣,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更有利于指导学生生活,实现教育的根本价值。知识是一切经验的抽象总结,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社会是最好的大学。
一、联系生活,走进课堂
        创造生活情境的基础是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生活与课本知识充分融合,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使他们去感悟生活。让学生能够懂得借助课堂中所学解决现实困难,而不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却不懂得应用。只有这样的教学才可以教育出社会缺少的人才。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各种道德与法治息息相关的事件,教师加以利用,引入课堂,为学生寻找各种生活实际案例,能够加深学习印象,使学生保持一种善于观察生活的学习心,在以往的课题中,也能更好的发挥生活联系。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在学习第一课“中学时代”时,教师可以通过儿童歌曲《中学时代》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回忆第一天开始在中学上课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几天的中学生活后,中学生活带给自己变化有哪些,还可以让学生们围成小组讨论中学给自己带来的新感受;举行“给你介绍新朋友”的环节,为同学介绍自己新结交的朋友,让学生间相互熟悉。在课堂的最后,回归教材内容,教师讲授知识点,将知识与举办的活动串联起来,以此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中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反复以往形成良性轮回。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往往会因为兴趣而积极了解、学习、掌握某部分知识,而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具备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主动的态度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如,在教授“多彩的职业”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在备课阶段,根据本课所涉及的基础性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围绕“职业”这一主题,探究有关律师、编辑、警察、教师、医生等多种多样的职业,明确互联网上所展现的与这些职业相关的视频,将这些视频下载下来,汇整在一起,放在课件中。在课堂上,笔者并没有直接性的向学生讲解本节所涉及的知识,而是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自己所设计的视频。

视频借助生动且形象的画面,向学生展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多种多样的职业,了解了一些这些职业所做的事情。这样,学生能够融入与职业相关的情境中,并因此能够对本课所涉及的知识产生兴趣,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在视频展现完后,笔者便会围绕“职业”这一主题,向学生询问有关他们想要做的职业是什么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入,逐步地引入本节所涉及的知识,学生则能够认真听笔者的讲解,使得笔者的教学变得十分的顺利。总之,学生往往容易受生活情境的吸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知识。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重视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学习知识。
三、生活情境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为促进学生高效化学习,这就需要将生活情境的作用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生活情境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比较重要的时期,教师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将生活情境的创设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学习,从而才能真正为促进学生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在讲述《友谊的天空》内容时,教师为促进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化学习,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能够真正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述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当中去,将生活当中学生常见的一些小故事和友谊课程教学的内容相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听取故事后能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这对学生在实践当中维护友谊情感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四、生活案例讨论
        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大多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构建生活情境的讨论环节,以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生活化问题展开分析。例如,在“愤怒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于愤怒管理和个性张扬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学会愤怒管理,逐步成为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应该继续张扬个性,控制愤怒就是失去了自我。这两种观点都各有论据,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辩论赛,通过辩论活动让学生明白愤怒管理与个性张扬是不违背的,两者是可以共存的,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多针对时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应用性。例如,钓鱼岛事件、中美贸易问题等,这些都是热点问题,学生乐于讨论。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讨论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人与事,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道德意识,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人。
结束语
        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将生活情境的创设内容紧密联系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祝海.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应用[J].学苑教育,2019(24):19.
[2]魏元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情境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0):67-68.
[3]韦琛.让生活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高考,2018(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