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2期   作者:赵苡伊
[导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

        赵苡伊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兴义市5624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逐年成为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正确树立自己的角色,既是知识的教授者,也是课程思政的执行者,要注重育人,并在增加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历史知识入手,带领学生学习物流发展历史的同时加入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讲解,以此实现课程思政和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本文主要分析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思路,也为课堂思政在教学中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课程思政;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课程思政”应运而生,不仅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课堂,还要求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全方面的思政教育体系。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爱国主义和创新的时代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1]。本文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为例,深入分析研究“课程思政”在该学科中的实践策略,验证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流行,物流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让消费者的生活更方便快捷,近年来物流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仓储和配送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物流行业的发展重点是货物的仓储和配送,《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则是一门以仓储配送为核心,研究其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的学科,同样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要培养物流行业人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长处和配送水平,但高素质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外,其思想道德水平也是重要的考核项目,这同样也是物流行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
        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社会对仓储与配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社会上仓储和配送的专业人才储备量不足,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的课程学习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培养出物流行业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在开展课程教学时,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首先,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建立系统的学习内容,深入了解仓储和配送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应用,确保学生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其次,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为符合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要开展课程改革,整合校内外资源,带领学生积极展开创新实践探索,并展开岗位培训操作,定期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仓储物流配送基地[2],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了解仓储配送的实际操作流程;最后,为确保学生在从业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在讲解仓储和配送的历史时,通过渗透古往今来物流行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操守,深入挖掘物流发展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联性,确保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和教学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道德水平。
        2?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
        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的教学目标包含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构建三部分,在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植入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课程思政和教学的有效融合,是一线教师一直以来思考的重点,下面就以三个案例来介绍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案例。


        2.1?融入中国古代经济建设成就
        现代物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起源于西方,但我国古代已经有物流配送的雏形,作为年轻人很容易忽视我国古代经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很容易对我国古代的经济实力产生质疑,但只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深入了解我国古代仓储配送的相关历史,就会发现古代在配送和仓储领域的成就,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信心。
        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在讲述中国仓储配送发展历史的时候可以加入相关的历史知识,结合史料记载和现代研究发现向学生们讲述中国古代物流发展的成就,例如武安磁山一直发现的7000年前的粮仓;洛阳含嘉仓城一直发现的距今有1500年历史的天下第一仓;战国时期魏国首创重农抑商的“平籴法”;西汉武帝时期首创的“常平仓”,即用来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也是“平籴法”的延伸[3]。这些古代的仓储方法多用来存储粮食,但这些也能从侧面体现出古代物流发展的成就,通过学习这些实际案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人在仓储配送运输上的伟大智慧,并分析探究古代物流发展停滞的根本原因,在增强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同时增加其民族认同感和自信。
        2.2?融入中国传统敬业精神
        物流行业中仓库管理和配送是两个重要的环节,仓管即仓库管理员是最主要的物流行业的从业者,同样也是课程人才培养的重点针对对象,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仓库管理人员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固有思维方式的限制,大部分学生从心底上对这类起点低、技术含量低的职位不感兴趣,认为仓库管理员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容易出现消极现象,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影响着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目前,这种“消极”的学习状态在高校课堂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中国传统的敬业精神,通过引用资料记载,找到一些最开始从事简单工作但最后取得伟大成就的名人案例,以此为基础和学生探讨敬业精神在职业选择和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打破以往的思想桎梏,深入挖掘仓储配送行业的发展情景,帮助学生树立“脚踏实地”的务实就业态度,鼓励学生保持从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2.3?融入晋商事迹
        中国古代的四大阶层分别为士农工商,粮食在古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中国长期奉行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但在这种“轻商”的大背景下仍涌现了大批成功的商人,并形成了独特的商帮文化。山西作为商帮魁首——晋商的兴盛之地,至今传承着有关晋商的故事和精神,晋商素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称,这也是晋商的自我写照,晋商纵横天下,也是我国古代仓储物流的一大壮举,晋商的发展历程和其独特的精神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介绍仓储商务作业的项目时,可以讲述晋商的传奇故事,介绍以诚为本的经营案例,引导学生学习进取、开拓、不畏艰辛、甘于奉献、勤奋刻苦的晋商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在未来工作中诚信守法的契约精神和自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3结束语
        总之,实施 “课程思政”,从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既是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的教育目标和重点,也是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落实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并不是要“生搬硬套”强硬地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下,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选择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正能量教育内容,发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积极引导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勇超. 课程思政:新时代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梳理分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3):15-16.
[2]尚书山. 高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创新改革探讨[J]. 广西教育, 2019, No.1119(39):60-61.
[3]周思远. 课程思政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 042(003):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