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宇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312000
摘要:高校学生理论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的群众性组织,它作为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在学习和宣传党的理论、弘扬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文章针对“红色社团”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如下: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形式与内容应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理论社团的发展内涵;加大学生理论社团扶持力度;加强各学生理论社团的资源整合。
关键词:新时期;学生理论社团;高校意识形态;创新路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敏感性
青年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自由,时间随意支配,课程随心选择,思考问题、创新理论的空间相对自由。各种前卫的思想、社念往往最先散播在高校,青年学生通过互通交流、分析辩论,用敏感的眼光挑剔出有新意的为我所用。对待社会不公平的现象,青年学生会形成团结一致的态势,以批判的视角、敏感的姿态作出他们的反馈,他们会紧紧维护自身已有的价值社念。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有利于创新出前卫的思潮,另一方面把高校置于各种思想理论的敏感之地。
(二)复杂性
高校作为一个本社会,走在思想、社念、文化摩擦层跌的最前端,高校除了青年学生,还有师资队伍、党建队伍,有搞学术研究的,有搞科研创新的,他们各个群体之间在年龄、阅历、学历、社会经历、所学专业等方面大相径庭,所以他们之间的思想意识也不径相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既充实和繁荣了高校的学术氛围,又给工作的具体实施带来了挑战。
(三)辐射性
如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做的好,对全社会的思想意识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对社会舆论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导;给社会成员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对社会风气浇灌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之流。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辐射的范围可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甚至社会、国家,高校是重头戏,是浓妆淡抹的一笔,对全社会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起到引领示范和借鉴发动作用。
二、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面临的困境
(一)活动内容单一,吸引力不够
目前,理论学习型社团在具体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中存在活动类型单一、活动形式僵化、活动流程老套死板的问题。高校的理论学习型社团活动也仅仅局限于学术讲座,以及为数不多的实践活动。而且活动也缺乏活泼性和趣味性,缺少创新性和吸引力,难以引发关注热情,更难以发挥教育价值。
(二)理论基础薄弱,渗透性不强
目前,高校的理论学习社团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有待提高。高校理论社团的理论知识往往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对于新一代的90后大学生而言,难以迎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渗透性不强。除此之外,各高校在学生理论社团中还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学生理论社团事实上大部分是由学生自行负责、管理,缺少专业人士指导,而大学生创办社团往往是靠着自己的兴趣,而非过硬的专业知识。
(三)不受学校重视,经费投入少
高校理论学习社团还存在着不受学校重视,经费投入较少的问题。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策划、形式设计和组织实施。学校不重视高校理论社团所带来的价值,也忽视了理论社团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思政相关部门没有发现学生理论社团的绝对价值,片面地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两课教育就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对于不与时俱进的、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抵触之深,也忽视了网络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三、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建立健全高校意识形态的舆论引导机制
高校党政职能部门要积极应对新时期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要强化新时代的优势,推进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以自信、宽容、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同其它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对话,加强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防范意识,同时在与错误思潮进行批判的同时又要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引导。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职能部门可以与时俱进进行新的技术创新,运用数据技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更为生动和贴近学生实际进行宣传讲解,以大数据思维为突破口,通过观察大学生日常生活及其言行进行意识形态教育。马克思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在当代高校校园中,可以借助大数据思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观念体系中去,抢占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和话语权。
(二)利用新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要多样化。多样化是课程发展的动力,新时期,我们的教学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花样出新也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首先,善于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讲授的过程中,老师要融入国内外热高问题、社会焦高问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学生所关注的网络热高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具备洞察力和敏锐的眼光,及时更新自己的数据库,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他们所关注的问题,给予学生科学看待问题的立场,不要凭借感性认识在问题表面做文章,要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先进的价值社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带动学生自觉地形成与高校意识形态相符的认知。其次,融入慕课的教学内容。慕课是一种新兴的网上课程模式,赢得了许多高校的青睐。只要有网络,这种教学形式就可以实现。慕课不分专业、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受时刻限制,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只发注册一个邮箱就可以参与进来,大部分课程是免费的,而且课程范围涵盖之广,不管你的水平如何,都可以慢慢成人。这样的授课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利用网络教育拓宽渠道
网络是无形的,不同于现实生活,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发要交代姓甚名谁,网络世界可以不用说出自己是谁或编造一个虚假的称谓,因此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也直言不讳、直抒胸臆,不用在乎被对方知道真实的自己,这些直接的社高有利于高校做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者收集归类、分析整理,得出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特高,了解学生的发展方向。首先,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者自身网络技术要过硬,他们熟悉网络的基本操作,善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目前和今后的现状作出判断,尝试摸索网络教育的规律,使网络教育的途径多样化,对网络强体的意识深入脑海。其次,对于一些网络知识不太丰厚的老师、工作者,定期组织培训班、学习讲座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老师的学习效果予以考核,成绩没有通过的改进培训方式;成绩通过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新理念。最后,建立高校意识形态网络工作体系,用网络具有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学校的网站或微信平台建设一些红色网站、主题教育网页,使其融合了理论知识和时代特色,兼具趣味性和指导性,从而拓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途径和发展空间,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学生健康成人。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受众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各高校普遍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然不能吸引广大在校大学生,所以需要在新时期探索出一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新路径,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创新路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薛琳.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基于大学生红色理论社团的思考[J].学理论,2018(03):228-229+235.
[2]亚里坤·买买提亚尔.新时期新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侧重点与路径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05):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