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任务群”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2期   作者:张奕
[导读] 2017年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中设定了十八个任务群

        张奕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内容摘要:2017年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中设定了十八个任务群,有些关注学习内容本身,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有些体现学习材料的不同功能,如“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表达”;有些突出强调学习领域和方式,如“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本文重点探究三个与阅读相关的任务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更切实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  经典研习   整本书阅读

        通过对这十八个任务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多年的实践教学,建立不同任务群的连结点,关注不同任务群从语感到语理,从文学到文化,从感悟到哲思的变化,可以体会其视域下的学习内容上的拓展深入,能力发展上的衔接递进。以下三个任务群便是在阅读教学中形成了阅读能力培养递进的关系。
        
一、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
        2017年新课标中谈到学习任务群6“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我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曹操在《短歌行》中撷取的诗经中的场景,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场景?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曹操为什么如此表现贤才与明主相欢的情景?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曹操《短歌行》与《蒿里行》在借助意象表达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
        设计这三个问题,既让同学们关注诗歌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法的作用,还通过群文类读法在比较重感受诗歌的不同表情达意的做法与效果。在问题研讨、鉴赏探寻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批判能力和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
        在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雷雨》中让学生编排第二幕第一场“客厅相遇”的课本剧。课前,当我布置这个任务时,同学们都很兴奋。班级同学分成四组,每组推两名同学组成剧组,其余同学场外指导,同学们广泛收集材料,在明了背景、主要剧情、人物关系和剧作主题后,对照剧本边看边做观察笔记为评戏做准备。最后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点组选出最佳剧组,课堂上请他们表演。
        分组编排课本剧这个学习任务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研读剧本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学们在戏剧语言艺术的长廊中徜徉,接受含蓄隽永的戏剧语言的濡染和熏陶。


二、实践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任务群,近几年来,有学者提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学生做不完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最近几年高考语文阅读题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哲学、历史、科技,各种类型的内容都有。阅读的要求也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未来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是未来高考阅读题的变化趋势。可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整本书阅读改变原有阅读弊端,从阅读主体学生入手,更加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
        整本书阅读教学难度较大。因为阅读时间长,阅读量大,如果没有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学生很容易产生“阅读疲劳”,半途而废,所以为了更好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就需要实行行之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策略。比如我在进行《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四个阶段:一是自主阅读,了解人物,下发阅读任务单。根据不同的阅读范围提出相对应的阅读任务和重点能力指向。这些任务一般都是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概括内容、品味点评、批注等,围绕着具体文本进行,培养了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同时,这种指导又是具体的、易于操作的,甚至是可以复制的。同学们利用课堂时间,带着任务阅读比课下更紧凑、更自觉,阅读效果也就更显著。二是小组合作,整合内容,开展有趣的语文活动。在之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整合,开展有趣有效的语文活动,从而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我将《苏东坡传》的整合活动设计成为筹建苏东坡纪念馆。具体任务为选址、设计展厅。任务的设计既有难度,更有趣味。同学们按照学习小组分配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作完成。三是交流学习。全班进行“苏东坡纪念馆”筹备策划交流会。交流会上,展现的不仅是各小组有创意的设计,更是一次对整本书阅读效果的检查,同时也是对学生代表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最后评选出最优小组。四是教师与学生分别总结自己的阅读收获。我发现只要教师带着学生去读,给学生机会去读,学生是会认真阅读的。只要教师尊重学生个性,提供展现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提问交流,其中激荡的火花,令人目眩。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们可以结合阅读课按小组分类,设定思维导图、作品评注、学生读后感文集等多种样态。可以有按情节、人物、语言、艺术特色阐述,分角色朗读、片段课本剧,关键文本赏析辩论、演讲等。教师设定整本书阅读策略方法后可以谈谈作品鉴赏和整本书阅读的建议构想,可以把自己关于这本书的阅读心得、评论和学生交流。最好呈现整本书阅读课堂中教学生成中的师生智慧,注意学生作品的积累和整理。
        三、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2017年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把写作引入该任务群的实践性活动中来,在阅读与写作的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在教授《项羽之死》时,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不隐恶,不虚美”的唯物史观,赏析文章运用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关键词描写等手法多维视角展示多情善感、勇武彪悍、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项羽的精神风貌,探究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使项羽血肉俱全、丰满立体。并在课后请同学们撰写了《项羽之死》读后感。在讲授《雨霖铃》时,我设计为以赏为核心,以读为辅助,以悟创加深课堂实效。唐诗宋词重在其个性化的意象选择,幽雅曲致的意境,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独特别致的艺术手法。因此,反复吟诵、描摹、品味、再创作,才能更好的领略诗词的韵味。在再创作中,按照课标任务群的要求,把品读诗词的任务放到生活的情境中来,让学生设计“诗韵书签”“文化盆景”“文学艺术角”等,用唐诗宋词的生活方式来学习语文,让自己的生活浸润唐诗宋词的味道。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