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2期   作者:和树莲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关注与研究的重点。

        和树莲
        兰坪县城区第二完全小学  6714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关注与研究的重点。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应试教育的观念仍然占据上风,只是从表面上的解题技巧入手,而忽略对小学生解题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实质性培养与提升,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既定的教学框架下必定会受到约束。可以从审题习惯的培养、问题情境的创设、合作学习的组织、归纳与反思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
        情境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亮点,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优势的发挥。如何发挥问题情境的重要教学价值,是一线教师一直在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强调问题情境的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内容为在桌子上分别摆放着同底同高的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这时一位小朋友进行操作,将圆锥放满水,将水倒入圆柱体。教师可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在圆锥体放了3次水才装满一个圆柱。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同底同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给予学生直观形象的数学答案,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直观感知。
(二)挑战性原则
        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们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挑战性、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更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思考中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正方体侧面展开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将一个纸片叠成正方体,并将其展开,让学生看一看侧面展开图。教师通过动手实践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够探究出正方形的展开图有几种情况吗?”这一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进行学习。


二、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实践性
        数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逻辑思维的锻炼,动手能力的提升也同样不能忽视。因此,教师要注重实践性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双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在于数字和图形的认识,而这两大类知识的实际运用便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计算和辨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模拟出超市小游戏,并让学生分别扮作营业员和顾客,扮作顾客的学生在超市内挑选东西,扮作营业员的学生根据顾客挑选的东西计算总价。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你画我猜”的游戏,两个学生为一组,互相配合,一个学生描述图片,另一个学生猜测图形。这些实践性游戏的创设能让学生在问题中摸索答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团体性活动中学会沟通和交流,实现知识的互通。并且学生之间的合作也会促进他们难题的解决,实现学习上的互帮互助,进而提升班级内数学的整体水平,缩小差距。
(二)创设情境
        要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营造情境环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课堂情境下,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现不同的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角色扮演课堂场景,每个人代表一个问题或一个结果,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并匹配结果。其他同学看了学生的配对情况,提出了配对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询问在解决问题时是否存在问题。这样,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解决课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生动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年纪尚小,因此心智发育的程度也十分有限,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往往是通过外界事物的吸引力完成,因此其感官所及之处也自然更加容易被趣味性的东西吸引。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其构建出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教师应改变以往自身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强调教材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述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或者历史典范,让学生了解数学背景信息之余也能滋生出研究数学的兴趣。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学习《年、月、日》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这3个日期的由来,例如“年原本是凶兽”“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日”等。这种故事讲授的方法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外信息,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同自身的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意识到逻辑思维同自己的成长息息相关。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授中外伟大数学家的经典故事,同时也可以介绍数学家的创举和发明,必要时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和演练。生动性课堂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感
结束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表现自我,更能给予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吴艺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8(31):175.
[2]李晋龙.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14):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