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上铭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教学研究室 262300
摘要:思政课是中小学德育课堂的主阵地,是提高德育课教学效益的关键。本文结合小学思政课科特点和我县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我县优化德育课堂的五项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精准目标、项目研究、创新形式
一、把握目标,让课堂更有效
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所在。没有目标,教学就会迷失方向,教学效率就会事倍功半。把握目标,可以从两方面做起:
1.持久性学习。坚持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德育课堂。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教师用书等资料研究教材,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课上评价学生时,根据课标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法和学习结果;课后,对照课程标准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观课议课时,针对授课内容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找到评课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2.即时性学习。即参照课程标准中具体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一定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如四年级下册《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教材内容只有两页,那么这一课该教什么,教学目标又该怎样设定呢?查阅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关注城乡交通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给本课预设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观察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二是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搜集交通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方法,并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未来的绿色交通。
二、构建模式,让课堂更多彩
课堂的精彩源自于课外的精雕细琢、潜心研究。2016年3月,我们成立了县德育项目研究工作室,分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情境化研究”和“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整合研究”两个项目组。第一项目组负责完善教学模式,重点突破德育课程的生活情境化教学。第二项目组负责梳理、汇集现有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素材、根据课标替换相应的课程资源、整合与其他学科相融相通的课程资源。
其中,第一项目组构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模式》,该模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设置了四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唤醒生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情境体验,探究生活”,这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生活。
比如一年级下册《在大自然的怀抱》一课,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田野,去听听微风的呼唤,领略花儿的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亲近大自然;三是“情境明理,感悟生活”,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明理,并感悟生活;四是“情境延伸,践行生活”,通过对主题活动的拓展延伸,激励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
三、贴近生活,让课堂更亲切
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这就要求德育课程的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我县德育工作室二组成员编写了三四年级的《德育课程资源开发集》。这两本《德育课程开发集》扩大了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实现了课程教学向儿童生活的回归。比如四年级下册《关爱无处不在》一课,选取了生活中的图片;《这是我们的心意》,选用了生活中的事例;再如《我们为你喝彩》一课,挖掘了我县轮椅上的少年的典型事例。这些来自身边的、鲜活的素材让德育课堂倍感亲切。
四、联系时事,让课堂更鲜活
如果将德育课程比作一份“精神大餐”,那么在“烹制”之前就要注重所选材料的新鲜与美味。而时事素材恰巧符合这一选材标准,它以丰富的内涵让孩子们认识社会、感受世界。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不能说谎》一课,在课堂的延伸环节,出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诚信”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教学《我们的大中国》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我国的行政区域后,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展开辩论,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
五、创新形式,让课堂更灵动
经调查,83.3%的学生喜欢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课上我们就可以通过歌曲、故事、猜谜、游戏,模拟表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调节学生的大脑,减少单调、机械重复的刺激给学生带来的疲劳。
例如《平安走天下》一课,通过观看微电影《请不要闯红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明白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意义。《无声的朋友》一课,在“听听朋友的诉说”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这些公共设施也能说话(学生录音),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朋友”的心声,激发他们保护公用设施的情感。再如二年级上册《从垃圾入桶开始》,因为学生年龄小搜集资料的能力有限,为了避免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请“绿蛙博士”这一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来补充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整个课堂灵动起来。
优化德育课堂,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只有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才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