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 要: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做事能力,以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人才的要务。本文以中职和高职两个学历层次的课程体系架构为研究内容,以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学生为实施对象,构架“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证融通”的项目式教学内容,提高了中高职一体化学生职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对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职教体系、打破人才培养主体壁垒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能力递进;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高职一体化
项目基金: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机电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Y201534335)
1引言
高职和中职主要培养技术应用领域人才,其差异主要是人才层次上的区别,高职毕业生能从事的工作应当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从人才类型看,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还有一部分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技术工人;而高职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从事高技能岗位或技术型岗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下发的《大力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指导意见》都明确提出了中高职教育衔接,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重要性。近年来,我校中职学校升学的学生数逐年增多(主要有3+2班、五年一贯制、单考单招),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下称机电)专业,由中职学校的“机电应用技术”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2个专业升入。经过多年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我们发现衔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缺少交流沟通平台,未形成有效的沟通联动机制;中高职课程体系融通性不畅,课程有重复与断档现象;中高职一体化学生在高职阶段发展空间较少,部分自主学习能力差的高职学生较难管理,相对普通班,中高职一体化的学生在管理上难度更大。
2实践“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2.1 搭建“政-校-校-企”四方联动平台
机电专业与地方中职校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联合培养始于2008年,当时学院启动省级示范校建设,积极探索“政、校、校、企四方联动、产教结合、订单培养”的育人机制,机电专业通过多方调研,选择了地处浙西南人才引进难度较大的龙泉市、云和县实施“政、校、校、企”四方联合培养高端技能人才计划。通过与中等职业学校实施(3+2)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出了“计划共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发展共进”的中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产业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计划共定,无缝衔接。政府根据 “工业强市”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与高职、中职共同确定中高职联合培养规划,实施柔性订单培养(就业单位主要面对丽水市制造型企业);依据机电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由高职校、中职校、企业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实施教学计划、重点解决内容重复和个别断档的问题。
2.2构架并实施“能力递进、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采用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课程体系的构架。将机电专业知识与当地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融贯发展。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分阶段递进式,不段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中职第1至第4学期,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与机电专业基础知识,夯实专业基础能力;中职第5、6学期完成专业技能训练与对应中级职业工种专项训练,考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并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高职第7、8期,学习大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机电产品制造能力,并应用企业生产中,考取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第9至第10学期,提升职业能力,并完成高级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取证,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不断深入,专项能力不断强化。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中高职一体化“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机电制造能力,并依此为基础,强化制造型企业生产的专项技能。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工学交替,递进式学习,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聘请企业技术能手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高职一体化工学结合课程架构如图2所示。
图2中高职一体化“工学结合”课程架构图
中职业阶段开设政治、文化基础课、物理、体育、计算机基础、电工基础、钳工基础、机械制图、电力拖动、电子基础、机械基础、数控编程与加工等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质、机电专业基本技能,考取钳工、电工中级工职业证书。
高职阶段开设思政、毛概、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军事理论教程、高职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工业机器人与机械手等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及专业技能,考取钳工电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2.3创新全过程考核方案、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中职期间的过程性考核。由丽水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每个学期召开一次中高职衔接会议。主要讨论课程教学、竞赛考试等内容。在校学生必须参加每学年一次的文化科目(语文、数学)、专业综合科目(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3门科目的全市统测,并成绩合格。过程性每一学年增加一门抽考课程,由高职学校负责该课程的出卷与改卷工作。
由高职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提前3年介入中职阶段班主任工作,负责中职期间业务指导。从中职阶段的第一学期开始,企业、高职校就参与育人全过程,始业教育、职业规划、专业课程、职业技能都有企业和高职老师的参与,通过主题报告、观摩教学、竞赛指导等参与方式,达到师资的优势互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高定位和高目标,学习有动力,发展有目标,过程有指导,实施有措施。高职校学工办、班主任提前参与中职阶段的管理,提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交流管理经验,解决学生的困惑;中职校原班主任参与高职阶段的管理,帮助解决个别学生的思想问题;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由中职校、高职校、企业共同管理、指导,重点培养职业素养,加深对家乡企业的印象和热爱度。
3.结论
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递进、工学结合”模式开展实践,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中高职课程内容;推进了“政府、企业、高职、中职”四方联动下的中高职衔接深度和广度;确立了“全过程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全过程考核方案、创新人才培养和管理。近年来,机电中高职一体化毕业生在浙能集团(龙泉生物质)、杭丽热电、科伦药业等本地大企业就业达100余人,学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为偏远山区机电人才培养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中瑾.“3+2”中高职衔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
[2]吴少华.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7)
[3]陈琼,吕原君,丁长涛.基于“一平台、二融合、三承接”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教学研究:2019(03)
[4]张豪,孙健,王静.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职业: 2018(08)
[5]李英,欧阳丽.机电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教育与职业:2013.8
[6]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