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丽娜
徐州市铜山区杨西小学
摘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自然拼读法”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使英语字母或者是字母组合与语音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对应关系,这样一种拼读方式,既包含了学习拼读,又包含拼写与阅读。由此,将此种拼读方式应用进小学英语课堂之中,能够对英语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教学实践
引言
小学的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特别是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英语作为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更是明确地体现出来。为此必须要针对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思考,自然拼读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十分重要且有利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自然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为此应当针对展开分析。
一、采用自然拼读法的基本原则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同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自然拼读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点。教师不要把自然拼读法当做是单词学习的方法,而要让自然拼读法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句法、阅读等等,逐步提高英语学习的能力。
(二)自然拼读法要有趣味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学习,对枯燥的事物不愿意学习,教师在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教学时,要体现出趣味性,使学生在积极、快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效率会更高,避免机械地训练。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小学生爱听故事,可以用故事来引出字母的读音,笔者在讲三年级上册的文章Look at me里的mouth单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ou和au发音的区别就编排了一个小故事:老虎听见森林里的响声发怒了,张开血盆大口啊呜地叫;再如,小学生爱做游戏,可以在拼音教学中引入游戏,学生就会更感兴趣。
(三)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使用自然拼读法进行教学时,也要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力。比如要读学生进行语音技巧学习,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培养。在具体实施时,要做到:首先要采用自然拼读法进行持续性的训练,这样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点,防止学生忘记。其次,要把自然拼读法融入到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运用。
二、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小学英语教师运用自然拼读法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逐渐掌握更多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重视对拼读的训练力度和强度。如果教师无法合理把握拼读教学,就很难使学生对英语知识形成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对英语课程形成枯燥性的印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年龄较小,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上。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提高自然拼读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真正将其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出26张卡片,分别将26个字母写在上面,教师可以说出一个发音,让学生从卡片中挑选合适的字母或者字母组合,学生完成组合后,可以举手,并将自己的组合举起来,比一比哪个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字母组合。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关注学生变化,巩固学生发音规律
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平时接触最多的当然还是汉语,缺乏英语交流环境。虽然,利用汉语的发音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拼读,但是长期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让学生对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进行混淆,从而增加了学生进行英语拼读的难度,阻碍了学生培养英语拼读的能力。通过自然拼读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既可以引导学生将英语的读音和形体进行紧密的联系,从而完成正确的英语单词拼读,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之间的异同,掌握英语的拼读规律。
(三)综合拼读教学
综合拼读,意在让小学生能够学习、掌握英语字母改变与合并的相关知识,让每个单音节的字母均能够组合或者变成熟悉的一些英语单词。教师可以借助语音材料,像绕口令、韵文等,通过自然拼读教学法开展综合拼读的英语教学。但是,在此期间,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切勿让小学生跟读,而是先做出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过的英语拼读方法来朗读。以小学英语教材中Unit 1 I like dogs(Story time)为例,教师应遵守先易后难的教学原则,从dog单词入手,通过类比让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新英语单词的读法,如get,bag,good等,便于学生联想记忆。
结束语:
总体来说,自然拼读法属于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而实施的一种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英语单词的阅读与记忆及学习成效的提升非常有利,所以,小学的英语教师需合理地选用自然拼读方式,促进自然拼读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于丽.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然拼读法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2019,008(004):111.
[2]刘小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自然拼读法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