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2期   作者:钟峻岭
[导读]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应创设富含思维含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钟峻岭
        厦门市滨东小学        361000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应创设富含思维含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高质量的语言输出。教师应通过创设有信息差的交际情境、提升学生的表达兴趣。用有真实交流意义的任务情境,提高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关键词】情境; 思维;信息差;真实交流

语言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使用的。如果学生能在相对完整的、真实的情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掌握语言形式。所以外语教学非常强调创设情境。(程晓堂,2009)在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很多都能注重创设情境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结合一些课堂教学实例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思维含量
        【案例描述】外研社(新标准英语)(2011版)三年级上册 第三模块第二单元 The ducks are playing in the rain.本课的课文情境是下雨了,Amy 和Sam跟着妈妈在房檐下躲雨,他们看到一群鸭子在雨中的湖面嬉戏。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掌握并巩固“ be doing”的用法,鼓励学生用“ be doing”描叙他们看到的正在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并运用The ducks are doing …笔者在投影仪下展示一张书本上的图片,图片上的内容如下:Sam指着在湖面嬉戏玩耍的鸭子,问他妈妈鸭子们在干什么,他妈妈回答道:The ducks are playing hide and seek.,原本的师生互动如下:
T:Look, who are they?
S1: They are Sam,Amy,and Ms Smart.
T: What are they doing?
S2: They are talking.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S: Ducks.
T: What is Sam’s question?         
S1:What are the ducks doing?
T:        Good. What is Ms Smart’s answer?
S2: The ducks are playing hide and seek.
T: Yes,clever.
T:Now,repeat after me. The ducks are playing hide and seek.
Ss:The ducks are playing hide and seek.

                改进后的师生互动如下:

T:Look, who are they?
S1: They are Sam,Amy,and Ms Smart.
T: What are they doing?
S2: They are talking.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S: Ducks.
T:What are the ducks doing? Can you guess?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 first.Then         say.
S1:They are swimming.
S2:        They are talking.
S3:        They are running.
S4:        They are playing catch.
S5: They are playing hide and seek.
【评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原本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只局限在Smart 说的话上,孩子的输出量只限于hide and seek. 他们只匆匆从文本中找到老师需求的答案,教师的这种问题无法开启学生的思维,孩子们只会鹦鹉学舌般把书本上的句子跟着教师走过场般过了一遍。这样的教学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新语言的全面认识,无法真正形成语言运用的灵活迁移能力。改进后的教师的开放式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运用语言留下了发挥余地的空间。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的主动参与过程中不仅感知和运用了相关语言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增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建议】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富含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问题情境。教师在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时要努力挖掘教材文本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的契合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开放式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回答、如此才能有效促成学生丰富的语言输出。

二、创设交际情境没有信息差异
                 【案例描述】新标准英语一年 级起点第七册Module7Unit2课文情境是讲述Daming和Lingling在Amy 和Sam家玩,Amy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布娃娃了,Daming就帮Amy找。

在本课复习导入环节教师为了复习Where is …?It’s between/in/beside/on…出示了一张幻灯片上面有一些书本、T恤衫等物品,物品之间的相互位置都清楚地体现在幻灯片上。接下来教师与学生进行如下交际:
T:Where is the book?
S2:It’s on the desk.
T:Where is the kite?
S4: It’s on the wall.
                         …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只是简单机械的语言操练,没有任何真实交际的意义。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乏味的、呆板的。
改进后的交际情境创设如下:
同样在一张幻灯片上面有一些书本、T恤衫等物品,但物品之间的相互位置是不体现出来的,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推理判断物品有可能所在的地方,师生之间的语言生成与改进前虽然大同小异。但学生在猜测过程中是在交流信息,有解决问题的意义。师生之间的交流是灵动的,有情趣的。
                 【评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原本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由于参与互动的双方在信息交流时不存在信息差异,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假交际,真操练,学生只需要将所给物品的位置和物品名称替换到相应句子中,便可以给出相应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情境创设剥夺了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推理、思考的机会,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是没有自主思维的过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但得不到提升,思维能力不但得不到培养,甚至发生退化。
        【建议】信息差能使参与交际的各方提供信息和接受信息。在具有信息差的交际情境下,由于不的同学掌握不同的信息,通过与彼此分享不同的信息,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有信息差的教学情境时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未知的知识间搭建桥梁,促进学生利用现有知识通过观察、推理、再将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进行恰当地语言输出进行真实或类真实地语言交流。避免创设没有信息差的交际情境造成的虚假交流。

三、创设任务情境时不考虑语言运用的真实性
                【案例描述】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九册Module10Unit1You Should tidy your toys .本课要求学生能用should/shouldn’t 谈论生活中应该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在本课语言输出阶段,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了一副情境图,图上的情境如下:老爷爷和老奶奶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在房间的另外一角有四个孩子在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唱歌、有的在写作业。教师邀请班上四个学生到班级前面进行表演,其余的同学运用今天所学对他们表演的行为提出建议,学生们在教师设置的任务情境中输出的语言句子有:You should do        homework.You should draw a picture.You shouldn’t watch TV. You shouldn’t sing.
                 改进后的如任务情境创设如下:用合适的句子评价这四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学生对在看电视和唱歌的学生提出与改进前相同的建议。并提出You should...的建议。而对已经做出合适行为的学生,用肢体语言如翘起大拇指或用You are a good boy.You are a good girl.对做出合适的行为学生进行正面评价。
                【评析】在真实生活中,对于一个已经在一定的情境中做出合适的行为举止的人,是无需再对他们给出建议。所以改进前创设的任务情境用You should 来对已经做出合适行为的给出相应的建议不符合语言交流的习惯,缺乏真实性。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这种情境创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学生不会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也不会根据需要有目的、有意义地运用语言。
【建议】在创设任务情境时,应该考虑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语境的语言交流,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心理的真实度,才能引发他们有所学目的语进行进行交流的兴趣。创设任务情境时,任务应源自真实生活,真实有相对性,虽然某些任务并不是完全的真实生活,但它们应该至少指向真实生活。只有在真实地语言情境下教学生讲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才是语言教学的目的。(鲁子问,2003)


                                总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灵活使用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情境、有信息差的交际情境、具有真实语境交流意义的任务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参考文献
程晓堂2009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2009年版)[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外研社.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新标准) (供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研社.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新标准) (供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下册[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研社.2014.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新标准) (供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T].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鲁子问2003 英语教学设计(2012年版)[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