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22期   作者:李倩 石玉洁 毕玉婷
[导读] 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

        李倩 石玉洁 毕玉婷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   江西南昌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戏曲唱腔和民族声乐,分析了传统戏曲唱腔运用于民族声乐教学中所体现出的组成部分、凸显传统音乐特色、提供理论依据、传承传统文化等作用,并重点从民族声乐教学运用传统戏曲唱腔的层面把握、典型唱腔的具体运用如拖腔、润腔、颤音、念白等方面,对传统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加以探讨。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传统戏曲唱腔;拖腔;润腔

        民族声乐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历来都受到高度重视,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已然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其中通过运用传统戏曲唱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传统民间音乐艺术中深度学习、体验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民族声乐演唱技巧,让学生对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和体会,全方位改善实际教学效果。因此,对传统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传统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教学的关系
        (一)传统戏曲唱腔
        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受到了广大戏曲研究人员、爱好者的热爱,同时在现代社会的很多方面依旧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戏曲中的一些独特唱腔作为戏曲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并被广泛运用,为教学提供了重要工具,同时有效拓展了教学内涵与外延。较为常见的传统戏曲有京剧、昆曲、评剧、豫剧、赣剧、庐剧、黄梅戏、梨园戏、采茶戏、汉剧、湖南花鼓戏、川剧乃至皮影戏等,而高腔、梆子腔、皮黄腔、昆山腔等则是主要的传统戏曲声腔。以高腔为例,高腔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西戈阳,它的演唱特点深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面对压迫而进行呐喊抗争的精神,具有豪放、通俗易懂、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的特点。在民间通常都会将欣赏戏曲艺术称作“听戏”,而非“看戏”,这意味着戏曲唱腔才是传统戏曲艺术的灵魂和精髓所在,对唱腔进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戏曲艺术的内涵与文化价值。由于中国传统戏曲种类较为多样,而且同种戏曲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故而传统戏曲的一些唱腔的差异也十分明显,但本文所阐述的唱腔是传统戏曲中一些共性的唱腔特点,如:拖腔、润腔、颤音、念白等,这些唱腔主要包括在曲调与唱段两部分中,是历经漫长的时空积淀而来,值得深度挖掘和研究。
        (二)民族声乐
        民族声乐的内涵与外延极为丰富,通常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以及具有相应风格的歌曲都可以被视作民族声乐。民族声乐起源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创造、探索并成型的音乐艺术,其中《诗经》这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被视作最早的具有记载记录的民族声乐作品。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已经发展成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包含大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传统歌曲《阳关三叠》、《雁南飞》,近现代创作歌曲《黄河渔娘》、《爱在天地间》,中国民族歌剧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中国地方民歌《刘海砍樵》、《嘎达梅林》《走西口》等,均是不同歌曲类型的民族声乐。民族声乐语言主要包含戏曲语言和民歌语言两部分,其中地方民歌的演唱通常包含地方方言,如果忽视语言特性的话会导致民族声乐的演唱失去精髓。另外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是最受关注的,同时也是民族声乐教学立足的关键所在。只有以演唱技巧为核心展开教学,才能充分保障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实践性,切实发挥教学作用,促进学习者的演唱水平提升,并让学习者在演唱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民族声乐的艺术内涵与文化价值。民族声乐演唱技巧较为多样,其中发声技巧是最基础的。发声是演唱的基础,科学、高效的发声能够让演唱变得更加简单和动人。民族声乐历经数千年发展,已经形成以一套较为独立且系统科学的发声技巧,广泛包含气息控制、声音位置、口腔位置等内容,让民族声乐的演唱成为艺术和技术的融合。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气息控制方式较为多样,诸如胸腹式呼吸法、鼻口腰腹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等均是较为常见的呼吸方法。口腔作为民族声乐演唱中直接与腔体共鸣、咬字吐字息息相关的器官,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如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与状态、唇形和口腔变化、歌词在口腔上齿部位等都需要得到充分控制,而且需要根据民族声乐歌曲特色与唱腔特色,对咬字发音的处理进行适当调整,才能在演唱中真正做到字正腔圆。
        (三)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传统戏曲唱腔的作用
        1.戏曲唱腔是民族声乐的组成部分。民族声乐实际上就是数千年来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音乐的集合,传统戏曲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民族声乐演唱包含大量传统戏曲唱腔相关的内容、技巧等,并且还具有不同的戏曲风格。可以说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运用传统戏曲唱腔的话,将会导致教学内容存在不容忽视的缺失,严重影响教学整体性,也难以引导学习者形成科学、系统的演唱技巧体系,更难全面促进学习者对民族声乐的整体把握的有效提升。
        2.运用戏曲唱腔可凸显传统音乐特色。民族声乐本就是传统的、民族的,故而有必要在教学中凸显传统音乐特色。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在语言、风格、旋律特点、内容、演唱、情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要想引导学习者充分理解和把握这些差异难度较大。不过在借助传统戏曲唱腔的情况下,以不同类型、流派的戏曲唱腔作为引子,让学习者充分体验不同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艺术魅力、地区历史、地域文化、风土人情,能够帮助学习者同时从整体和局部对民族声乐进行充分把握,改善教学效果。
        3.为探索民族声乐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理论教学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实践教学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故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理论教学工作。民族声乐脱胎于民间音乐艺术,而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形式间的关系极为错综复杂,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使得民族声乐理论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对传统戏曲唱腔进行合理运用,引导学习者对传统戏曲进行研究,能够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对戏曲唱腔相关理论进行探索,从而为民族声乐教学在实践中提供更为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升。
        4.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是当前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民族声乐作为传统音乐艺术的集中体现,无疑是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渠道和工具。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融入并运用传统戏曲唱腔,更能真正凸显对传统文化的表现与传承,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为多样的体会和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和演唱实践中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正确、深刻的认知与体会,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



二、传统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民族声乐教学运用传统戏曲唱腔的层面把握
        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传统戏曲唱腔时,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戏曲艺术修养之外,还应当明确相应的运用层面,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开展,充分发挥戏曲唱腔的优势与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练习戏曲唱腔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总体来看,戏曲唱腔运用于民族声乐教学主要体现于以下三层面:其一,声音技术层面。自中国进入近代史以来,西方国家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便未曾停止,尤其是“欧洲文化中心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声乐领域也出现了以借鉴、学习西方声乐演唱方式为主流的现象,反而是对传统声乐演唱技术的科学性有所怀疑。实际上,传统声乐演唱系统较为独立、科学和完善,有着大量发声技术、润腔技巧,并且与中文发音的契合度十分高。故而在教学中运用戏曲唱腔时,应当以声音技术层面的教学为基础。其二,艺术表现层面。传统戏曲唱腔不仅仅代表发声方式和技巧,更蕴含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有着较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戏曲唱腔时,应当充分借鉴戏曲唱腔的艺术表现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诠释声乐作品时跳脱出刻板的技术限制,而是基于自身的理解、把握和情感进行艺术表达,促进学生声乐演唱水平上一个台阶。其三,文化审美层面。声乐演唱作为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因素,其不仅仅是戏曲艺术的外在技术表现,也是戏曲艺术的内在文化体现,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在传统戏曲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其便与中华大地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其中的唱腔也与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民族神韵、民族语言、民族特征等息息相关。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戏曲唱腔时,应当充分挖掘唱腔在文化审美层面的价值,以此调整学生对传统文化正确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在声乐演唱练习中切实感受到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古韵。
        (二)典型唱腔的具体运用
1、拖腔
        拖腔作为传统戏曲唱腔的重要方式,相应的拖腔练习也是进行发声练习的重要方式。所谓拖腔,简单来说就是歌唱时字句后的延长音调,在传统戏曲唱腔中大量存在,这正是传统戏曲唱腔的科学发声技巧的重要体现。在民族声乐领域中,科学的发声技巧应当能够轻松做到以任意音高拖长音超过二十秒,而传统戏曲中大量表演都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传统戏曲唱腔在发声技巧方面的科学性。因而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运用传统戏曲唱腔时,一定不能忽视拖腔练习,这是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发声练习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成效。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一些经典的传统戏曲唱段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聆听、借鉴、练习的方式进行拖腔练习。以肺活量练习为基础,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头腔、胸腔、口咽腔的共鸣规律,从理论层面教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让学生基于科学的发声规律和技巧不断进行拖长音练习。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进阶性的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入地做到拖长音、发音稳定均匀,即让学生先做到拖腔时间做够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做到发音均匀和稳定。教师应当在学生拖腔练习中进行仔细监听,及时发现学生在发声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和纠正,尤其要帮助学生改掉尾腔不足的毛病。
         2、润腔
        润腔作为一种戏曲演唱中的装饰音,其在戏曲演唱中通常起装饰和润色的作用,常用的润腔技巧包括颤音、滑音、倚音、波音、回音等,它的运用可以突出演唱的地域风格、表达情绪、丰富内涵等,是极具美学价值的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风格和地域的作品,指导学生进行润腔练习,让学生能够娴熟掌握和运用包括滑音、润腔、上倚音、下倚音、单倚音、复倚音等在内的各种润腔形式,对这些技巧加以灵活运用不仅可以让民族声乐演唱听起来更具特色和丰富饱满,更能让音乐感情线变得更加充实,有利于塑造音乐形象和人物形象,充分表达音乐和人物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对各种润腔技巧进行讲解、演示和指导学生进行特定练习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在声乐演唱练习中根据自身对声乐作品的背景、人物的理解尝试自由应用润腔技巧,促使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内涵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声乐演唱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突破技术层面的限制实现艺术和文化内涵层面的丰富表现。因此,对润腔技巧进行灵活、合理运用能够对曲调进行修饰、烘托、补充、渲染与丰富,同时还能凸显地域特色、民族风格,让民族声乐演唱更为饱满且独居民族风格韵味。
3、颤音
        颤音能够将单音唱出音调来表意,是戏曲常用的且具典型性的唱腔,故而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也会经常用到颤音,让唱腔听起来更为优美、委婉和生动。当然,颤音本身也可以分为大颤、小颤、上颤、下颤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的颤音运用技巧有所不同,需要演唱者根据自身对声乐作品的理解进行灵活选择和运用。教师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培训学生颤音技巧时,应当引导学生以丹田的气流冲击共鸣腔产生共鸣并发出颤音,而非通过控制声带这一并不科学的方式实现,否则学生在颤音的练习和运用中很容易误入歧途,如提喉。教师向学生展示大量传统戏曲唱段,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颤音进行模仿、学习和借鉴,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不同颤音的艺术特征和运用技巧,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声乐作品通过自身的理解进行灵活练习。一般来说,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民族歌剧唱段等这些带有浓郁的吟唱风格或民族特色的作品对传统戏曲唱腔借鉴的比较多。
4、念白
        传统戏曲中往往都有较为独特的念白形式,即经过艺术处理且具有音乐性的舞台语言。念白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但是在合理掌握节奏、抑扬顿挫变化以及语气的情况下,往往也能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而非白水般的说口水话。念白练习是民族声乐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却有着巨大的艺术价值和实践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长期坚持高位置念白练习,即所谓的用戏曲演唱位置进行连贯朗读,或者进行高位置喊嗓,这对声乐演唱的咬字、吐字和歌唱声音位置的保持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大量传统文化内容及演唱的专业技巧,同时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教师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一定要充分挖掘传统戏曲唱腔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戏曲唱腔的演唱要点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练习,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中将声乐演唱的歌词、曲调、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全面提升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樊丽娜.戏曲唱腔元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应用[J].高教学刊,2020(30):103-106.
[2]王岳忠.评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9(05):87-88.
[3]张艳川.民族声乐教学中向戏曲学习和借鉴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8,38(22):198-199.
[4]伊娜.高校声乐教学纳入戏曲唱腔的探讨[J].艺术研究,2018(03):160-161.
[5]蒙玲玲.戏曲唱腔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探讨[J].艺术评鉴,2018(06):114-115.
[6]郭晔妮. 探究“评剧唱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7.
[7]卢忠华.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纳入戏曲唱腔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6,36(24):169+174.
[8]陆宗武.民族高校声乐教学纳入戏曲唱腔探究[J].歌海,2015(06):48-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