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洁红
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134001
摘要:伴随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被广泛使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中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往往得不到重视。为迎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保证中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顺利,本文主要提出了“互联网+”思维,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以一种全新的、和谐的、开放的模式,提高中职院校思想教育的学习效率,迎接新一轮的中职院校思想教育的挑战。
关键词:思政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思维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GH171326)
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下,人们的生活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给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政教育的工作重视度大大提高。学校将大量的互联网信息进行了整合分析,全方位定位学生思政教育信息,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等,使得他们在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更加完善。
一.中职院校思政教学的“互联网+”思维现状分析。
1.“互联网+”思维的便利。
据研究调查,青少年是互联网的主要活跃人群,该调查引起了中职院校的高度重视。所谓思政教育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利用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将课堂的思政教育内容通过互联网的形式传播到学生手里,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接收到相关信息,达到“互联网+”思维的思政教育的目的。本身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过于生硬,冷清,形式过于单一,教学起来十分枯燥,导致很多学生无心学习,对思政教育课堂提不起兴趣。但是,结合“互联网+”思维的教育,抛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其中的逻辑性,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研究其中的涵义,让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刻,这给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大便利。
2“互联网+”思维的优势。
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思政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不断地提高,不仅需要高质量的思想教学内容,还需要掌握“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改变自己的教育工作。首先,思政教育者需要跟上学生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模式多和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新闻事件展开广泛讨论,帮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懂得客观分析事件的是非曲直。
其次,要懂得利用“互联网+”思维的便利,帮助中职院校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积累学习资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活动中,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民主理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为以后学生在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互联网+”思维下思政教育特点。
1.“互联网+”思维带来的主题变化。
互联网给我国的教育理念和主题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在进步,教师也应该引领学生大步向前。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老师从以往的单一授课,老师讲,学生听,逐渐转换为师生互动的模式,学生的思维也更加开放了,并且,学生还能选择自主学习,参与并回馈自己所接受的信息,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有教学意义。
2.“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双向转换。
通过互联网思维,我国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可以进行双向转换。利用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课前微课等资料也可以利用微信群组进行资源共享。这不仅能潜移默化的增加了教学知识,还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并且也能跳出课本,理解到更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更具兴趣感的完成思政教学内容。
3.“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教学评价体系变革。
在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思想教育中,教学评价体系单一。大部分老师对“互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技术工具观的误区,都是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无法反应学生真实的情况。“互联网+”思维要求思政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而“微课学习”、“小组互动”、“网上答题”等 “互联网+”思维的具体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师生结合互联网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点,制定规划相关教学内容和评价要求,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
在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互联网+”思维并非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更新替代,不断地转换推进。因此,思政教育者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融入最新的思政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政教学内容,做好思政教育中“互联网+”思维的规划,树立良好的教学环境。最后,为师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思政教育沟通平台,激发学生的活性思维,帮助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思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进一步完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勇,刘天真,王江忠,郑少军. 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角色定位研究——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视角[A]. 青岛科技大学.和文化研究院成立五周年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和文化研究院,2014:10.
[2]宋嵩.“互联网+”趋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23):226-227.
[3]刘丁慧.“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及应对[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