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四妹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七中学 365100
摘要:自国家提出新课程标准以来,中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开始改革,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基于此种情况,如何兼顾核心素养和学生具体能力的培养工作被提上日程,并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重视。以地理教学为例,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当下教学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地协调的观念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我国地理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进而为后续学习工作的开展与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并且,人地协调观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故此,本篇文章就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阶段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展开以下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生,人地协调观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下,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直是中学阶段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而在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下,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念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人类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地理知识,养成环保意识,进而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为中学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助力。并且,在人地协调观的影响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发展,为后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对地理教学工作而言,无论是对后续知识的教学工作和内容的挖掘工作都有着积极的教育价值。因此,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很有必要的。
一、人地协调观的基本概述
首先,人地协调观是核心素养条件下培养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从人地协调观的内容上看,地对人的影响是人地协调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方面主要针对的是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具体影响,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发展情况。可以说,地理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到人,并且影响是很大的。从这一层面来看,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较大时,如果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科技水平较高,那么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直接影响会逐渐开始降低,而间接的影响开始提高。在人类的影响下,地理环境的变化幅度较大,动态变化的现象时有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的重视程度,进而为学生正确对待地理环境作准备。
其次,人对地的具体影响。要明确的是,人对地理环境是有很大影响的。伴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对地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人类繁衍至今已经70多亿人口,为了拓展生存领地,人类开始对地理环境的破坏。一些地区因为地理环境较差,对自然环境的使用率也会随之降低,因此这些地区开始了改造自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重点介绍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中学习,养成尊重自然的理念。
最后,人与地的协调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为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着重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挖掘每一个时期中人与自然的相处情况,找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点。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时期内,人们对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和意识形态差异,最初的和谐转向冲突的现象十分常见,而如何从冲突再回和谐是人地协调观需要研究的。在当前阶段,伴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增强,人与地之间的协调发展愈发地受到重视。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保护自然、改造自然,并协调地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中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进而确保学生能够综合发展,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进一步挖掘人与地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严谨地看待人与地之建的联系。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1.优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采用让学生回归课堂、回归主题地位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发展。
具体可以采用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通过整合分析的方式配置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化一个科学、有趣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深入课堂、融入课堂。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具象地了解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环境。并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人地协调观。尤其是在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国策之一,伴随着人地之间矛盾的突出,教师更应培养学生养成协调发展的观念。通过对这些内容问题的分析工作,让学生能够提前接触知识,更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2.完善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培养人地协调观的有效手段,而这离不开对教学模式的完善。教师应该坚持以提出问题为引导模式,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在问题中思考,进而在不断的思考中探寻人地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思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都得以培养,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完善教学模式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内容拓展。比如说,在学习大自然的知识中,教师可以就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如:水土流失。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的演变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并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研究,在探讨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进而实现深层次的学习,为学生更好地认识人地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奠定基础。
3.丰富教学实践
在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得劲小学情况进行多样化教学,让学生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还使得学生能够精心观察周遭的地理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并且,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践等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人地协调观。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家乡环境进行研究,对一些已经废弃的区域进行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探求废弃的原因,并对其在此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节假日期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调查乡土资源,进而进一步了解当地的人文情况,认识当地的自然地理。这些时间活动都可以在课上进行交流,对于一些学生不懂的知识教师应做好解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对于中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非常重要的。故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当地的实际和学校的发展现状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进而为我国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模式的构建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应采用优化教学情境、完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实践等方式,为后续的培养工作铺筑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淑艳. 学"地"明理,树立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 地理教学, 2017(16).
[2]蒋雪鹏.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人地协调观培养研究[D]. 2018.
[3]曾鸿涛. 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J]. 考试周刊, 2019(30).
[4]卢伟民. 树立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0(10).
[5]郭勇.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研究的文献综述[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 000(012):13-15.
作者简介
姓名:詹四妹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2 02
籍贯: 福建尤溪
职称:中学一级
最高学历 :本科
研究方向?:中学地理
邮编?: 365100
单位:尤溪县第七中学
联系电话:13656905626
邮寄地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七五路132号(尤溪第七中学) 詹四妹 收 1565690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