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照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第一中学 655417
摘 要:教育的目标是为属于某种文化的人进行该文化的传承和更新,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说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教育儿童成为有个人身份的成人,二是向后代传递知识和技能,并让后代为适应他们所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现实的要求做准备。这两个目标是适应现实及个人和群体生存的基础,为实现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
关键词:学校课程 地方 人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可以看到相当多的学校有了校本课程,再仔细瞧瞧,大家又会发现这里相当多的学校,都是城市的,而且是达标校,或是正在评估,准备达标的学校。观其校本,内容也可谓丰富多彩。然而,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我们却难以在其中发现踪影,或者也只是浮光掠影。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系统中三类课程之一,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和个性的,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是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一定的自主权。其核心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所以课程改革、校本建设关键在于精神追求和观念转变,而不是物质条件。就此而言,城市学校、条件好的达标校能进行校本研究与建设,农村校、物质条件差的初级校也一样可以进行。在这里人是决定因素。人的观念的改变与否决定了农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成功与否。
一、转变观念,树立自信
目前农村教育培养目标在传统的思想观念支配下,很多学校还是定位在升学、“跳农门”,停留在“学而优则仕”的应试进城教育上,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课程教材缺乏适应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的相关性差,远离学生生活,学习的知识难以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农村校应该根据农村地域特点,看到农村所拥有的自身资源优势,开设并建设符合实际、有利于发展的校本课程。笔者所在的正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但老师们并没有因为学校无先进的教学设备而放弃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由于学校地处山村,有着淳朴的民风,许多在城里早不见踪影的民俗在这里仍延续着。老师们便开设了民俗探究课,与学生在追溯民风习俗的嬗变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思考继承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学校还根据山村地理与经济特点,开设了水土与果树栽培课程,这些虽都只是山村教师的改革尝试,却也证明了农村初级中学一样能有校本,一样有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的自身优势。这些都是农村校本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因此必须转变观念,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树立其校本研究的信心,并身体力行。
二、建立多元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
制约农村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进程的因素,还在于由落后的观念导致的落后和不合理的教育评价。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但现行的评价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甚至于形成阻力。
主要问题是:
1.对教师的评价。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基本上是为确定教师升迁或惩罚服务的。其基本手段的运用是“高利害”的奖惩,基本方式是考核教师任教学生的考试分数。
其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评价目标片面,只重视教育的短期外部需要;(2)评价途径偏窄,只通过教育过程的终结状态去评价;(3)评价指标单一,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4)评价体系不完善,缺少诊断和矫正机制;(5)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参与评价的成分低。
在这样的制度下,名利的分配成为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为平衡利益服务的基调下,功利主义和局部效应的需要难免会使教师评价产生巨大的副作用,以至于影响教师群体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干扰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阻碍教学改革的进行,阻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对学生的评价。
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方式,过于注重量化,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评价技术落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在当前的教育和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转的现象,反映在学生评价的内容上,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对考试涉及的内容优先考虑、重点保证;而对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则较少关注。
具体表现为重分数,忽视学生实际能力;重态度,忽视学生情绪情感;重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重升学,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重书本,忽视社会影响力。重管理,忽视学生合法权益。
为此必须建立多元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以确保农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教师评价运用评价的激励、调控、导向和诊断等功能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把教师群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调控的内在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摆脱功利主义对人性的扭曲,要让涉及评价的全体成员真正站立在共同的价值平台上,去对所面临的教育现象进行由衷的价值判断。在这种以自由、自觉、自主为基础的评价活动中,教师的参与才是真实、真诚和彻底的,依靠教师共同完成的评价才能达成共识而且具有多赢效应。
三、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1.利用教材使学生掌握初步知识。在物理课程中,可适当编排一些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的能力题,通过小组研讨、集体竞赛的形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利用图书室及各类教学设施,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阅读可陶冶人的情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然会增强学生的自觉能力和自身修养。
3.教师可根据学校特点,为同学们编排活动内容。例如,以我的家乡为例,可以《从前的家乡》、《发展的家乡》、《如今的家乡》通过讲乡史、调查访问、欣赏大自然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是如何从贫穷走向富裕的,使学生认识到人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与先进科学技术是分不开的,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利用《我的家乡》这一题目,分析自己家乡所特有的地理特点,分析它的劣势和优势,并讨论如何发扬自身的长处,去开发家乡,造福家乡,为以后开发家乡打下基础。所以说同样的内容,就看教师如何去组织、去编排对学生有利、对社会有用的教育资源。
4.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特色课程,比如校园曳步舞、韵律操、啦啦操、舞蹈课程、太极拳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真正让校园变成学生快乐生活、快乐学习的好地方。
5.成立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让学生学到一些除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
6.开发主题班会。如亲子类、励志类、人生规划类、小手拉大手活动,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形式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特别是针对班级出现的现象去确定主题而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目的。
四、开拓校外资源
1.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
只有认识了自然、了解了自然,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向大自然,不仅可以了解自然,同时可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兴趣的形成,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2.更多的采用活动形式去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大力提倡手工操作课,利用学生学具来调动学生动手能力。
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应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
第一,学校的传统与优势。要充分汲取学校以往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发挥资源优势,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
第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
第三,目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与标准时,尽可能的使教育内容与方法符合当前教育规律和要求,去选取可利用资源。
总之,农村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点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形成学生、农村二者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罗华勇. 农村中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以扎佐中学为例[J]. 贵州教育, 2018(10):69-70.
[2] 何声荣. 浅析农村中学如何在云教育时代背景下开展校本研修[J]. 考试周刊, 2017(82):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