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华
广东省佛山市启聪学校 52800
一、个案研究背景
1、个案自然情况:学校:广东省某一聋哑学校 姓名:小麦(化名)性别:男 年龄:15岁
2、在校主要表现
小麦(化名),男,聋校小学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听力和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成绩较好,但上课不发言,而且总是故意回避老师的问题,常和老师对着干。对老师的批评持仇视、反抗的态度,甚至对个别老师的批评怀恨在心。平时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对不顺他眼的学生,常常大打出手。除数学、语文主要学科外,其他科目和所有的课外活动课均没有兴趣。
3、家庭生活背景
小麦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平时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小麦的耳聋,他们有深深的负疚感。在家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对孩子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则关心甚少,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沟通。
二、问题分析
小麦的问题主要是人际交往中出现了认识偏差,因此导致了小麦行为上的偏差,造成小麦认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为认知障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家长缺乏科学的聋儿心理健康知识,不能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在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给孩子及时恰当的教育。对孩子生理上的残疾有严重的负罪感。在孩子没有出现问题时,对孩子百般溺爱,而当孩子出现问题后,父母通常又无限扩大别人的不足、长期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而不愿意和老师平等沟通,甚至在对孩子问题无计可施时选择逃避,过分依赖他人而不对孩子本身和自身进行个体分析。
2、心理挫折未得到及时缓解抚慰,认知障碍形成。
小麦是由普通小学转入特殊学校的。语言上的障碍、沟通上的缺失,尽管小麦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他的学习仍难进入好的状态,导致心理受挫。自卑、自弃、怨恨家庭,讨厌学校,渴望朋友却封闭自我,此时的小麦陷入了非常的孤独状态。使小麦在学校变得沉默寡言,他和老师同学的关系日渐冷淡,稍不如意,便怒火中烧,以敌对形式进行宣泄。
(3)自身因素小麦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都处在不成熟的阶段,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叛逆、易冲动、自控力较弱的性格。同时他和同班同学在年龄和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他在班级里成绩一直非常优秀,口语表达能力也是最好,年龄也是班里面最大的。这种的优越的班级定位,使他瞧不起他的同班同学,不愿和同学平等交往,而是处处摆出一幅“老大”的模样,欺负在各方面表现不如他的同学。很多同学不敢和他交往,事实上他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出现在班级里,不能被同学所接纳。
正是这种集体的归属感的缺失,导致他的内心孤独、焦虑和无助。
二、从典型个案中引出的思考:
思考一:如何使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巩固。人的一生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应该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家庭教育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是无声胜有声,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教育一定要有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要使学校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到较好的巩固,作为学校一定要注重家校沟通。对那些不配合学校的家长(像小麦的父母),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沟通技巧,一定做到让家长能听得进你的合理建议,并且给他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使他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要我们动之于情,晓之于理,每一个家长都会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我在和小麦家长交流时,每次我都先让他母亲讲一讲他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以及他对我们老师的要求和建议,然后我总是以商量的口气告诉她我在学校采取的教育方法和取得的效果,并且争取她的建议。她每次都能乐意接受,并且多次表态说自己以后要多配合老师的工作,并对以前自己在老师面前的言行作了自责和反省。小麦在这学期的对老师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与他妈妈的家庭教育又很大的关系。
思考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做到非学科化,非形式化。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学校并没有得到持续深入开展。学科化和形式化非常严重。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放了心理信箱。但多数情况是形式上的东西,实际效果不佳。特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和学生的科学文化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德育教育一样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学生虽然自身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所表现的差异不完全是生理上的,也不单纯是智力的差异,相当一部分表现为心理的差异。所以不能把特校的心理教育健康当作一种附带教育或者当作一种摆设。特殊学校推进心理教育可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但应当着眼于通过加强全面的心理教育,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一方面要加强青春期知识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通过预防性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预防性心理训练,以增强特殊学生排解忧郁、承受压力、控制情绪等心理能力。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提供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辅导、建立心理档案等特殊的作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及特殊学校学生的特殊性,特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同时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必然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着心理教育。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增强心理教育意识,能动地发挥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避免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制造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学生的心理疾患。
思考三:如何将感恩教育纳入特殊学校的德育教学中“知恩图报”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熏陶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特殊学校的学生尤其是聋校的学生缺少感恩,是全体老师的一种共识,他们对家长的培养,老师的付出,同学的帮助,社会的关爱和扶持,都体会不深,不懂得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对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不知道感恩。本人认为在特殊学校应该将感恩教育纳入到特殊学校的德育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培养“感恩文化”,让特殊学生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敬畏生命,知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