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艺
兰州市第五十三中学 730000
摘要: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初中年级的班主任,除了管理好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之外,更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帮助学生完成好小学与中学的过渡,加强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并将德育工作渗透到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点点滴滴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美好心灵,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班主任应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做人第一,全面发展”为宗旨,切实做到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关键词:德育 班主任 初中学生
初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它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有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系统科学、长期持续的德育为正确的导向。教育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更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让科学细致的德育工作帮助我们的学生走好人生每一步,让学生在未来更加自信。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把德育工作做细,做好,不错过、不浪费和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全方位的了解班级和每一位学生。
一、 注意日常培养
初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年龄比他们大的学生和互联网的不良影响,而且初中学科比小学多,学习难度增大,刚升到初中阶段时学生不易适应。班主任应针对班上学生的年龄状况、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特长等实际情况,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对学生的日常言行、仪容仪表、礼貌礼仪等方面进行常规教育,还要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学生们初一刚入校时,大部分都充满稚气,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频,发言时胆怯、缺乏自信,班主任应通过日常的督促和引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帮助学生建立社交自信、言行自信和学习自信,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有的时候,班主任扮演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文化使者,更是每个人人生旅途上的德育使者。
二、耐心教育,积极表扬
班主任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有的放矢,按照德育的方法和原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现在有一句话比较流行:批评要用电话说,表扬要用喇叭喊!表扬运用的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如,上课铃响了,还有同学没有做好上课准备,这时候班主任如果泛泛批评,则有可能收效甚微,如果当众点名批评个别学生,其他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态度,其实反而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和教育作用。倘若此时班主任转变方式对表现积极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有所参照,自我比对,进而仿效表现好的同学,轻轻松松引导学生保持课前秩序。这么做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无论表扬或是批评,在教育中都是一门艺术,表扬其实也有间接批评的作用,它是一种不会直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因为青少年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每个学生在潜意识里都有对表扬和夸奖的渴望。所以班主任应该学会以一些小事为契机去表扬某个学生在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进步,从而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影响和抑制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竞争,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自古以来,教师工作都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特殊工作,班主任则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同时也需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陶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时时刻刻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和监督学生的学习和在校行为,还要对学生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当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的时候,班主任做事的态度更应具备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这种积极正面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纠正自我言行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就已形成。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班主任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 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和引路人。
四、爱心和智慧兼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许多人谈到班主任工作时,都会以“爱”为前提,可是有了“爱”就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吗?爱是教育的前提和贯穿始终的催化剂,但绝不是教育的全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并不仅仅需要爱;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就如溺爱孩子的父母,收获的却是苦果。缺少了智慧,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在工作中,是应该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地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孩子是教育者首要的素质,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没有了爱,教育将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和意义。
爱心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及其所存在问题采取欣赏和包容的态度,而智慧则直指问题的解决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学生出现问题时,恰恰是教育、帮助学生的良机,也是班主任不断修正自我、不断进步的契机。而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实现教育目的,光有爱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班主任敏锐地观察、灵活地分析、机智地处理、耐心地巩固。
总结:
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了解他们,更容易做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在平时应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德育工作是一项艰苦而耐心的工作,作为班主任应该乐在其中,懂得苦中作乐。因为,面对这份职业,面对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一份不可撼动的责任感,这份责任感不仅来源于我的对这份职业的执着,更来源于我对学生们的爱。对于每一个学生我们应尽量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与呵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过渡,做默默无闻、甘心奉献的“摆渡人”。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当班主任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会化作温暖的甘泉和强大的动力,使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德育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学校外教育,2009(04).
[2]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广西中小学校德育读本[M].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006,12-35.
[3]郑克俭,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4]曾庆春.跟随榜样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