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2期   作者:王丽霞,逯玉荣
[导读]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创新的教育理念,

        王丽霞,逯玉荣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116013)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创新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命题。从课程目标、定位和教学功能角度分析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探讨在语言教学中的思政教学改革途径,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出了从课程建设、目标设定、教学模式和方法三方面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举措,对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思政,教学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2018 年9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教育理念[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指出各高校要“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
        多年来,大学公共英语这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一直是系统全面地讲解基础的英语语言知识以及训练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主要涵盖英语语法、语音、词汇和篇章分析等,而学生则主要以通过四六级为主要学习目标,普遍最重视的是听和写的能力,其次是读和说的能力。因此,公共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人文社科类课程应该发挥的“育人”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内涵,探索外语课程思政性设计理念和教学思路。
1.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思政内涵
        “思政性的课程”是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想方设法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寻找实现“各类课程形成德育协同效应”的路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文主义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的探索和尝试[3]。“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利用 “传授知识和引领价值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实现了从“思政的课程”到“课程的思政”的育人模式的全方位转型,对全面有效地提升课程的德育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4]。
2.1 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定位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类课程,大学公共英语是语言技能综合课程,几乎所有类型院校都将其开设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前两年基础教育阶段或将其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始终,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应该将英语这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等)有机结合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概括与抽象、综合与分析、多角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强调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更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的提高和升华,和其他专业的课程建立协同效果,满足和引领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价值期待和需求[6]。
2.2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德育教学功能
         “课程思政”更加注重内涵建设。

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紧扣“德育和语言”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挖掘和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元素,以交际互动和语言技能训练为原则,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用教师讲解、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等方法展开教学实施,在课堂上尽力将德育的教育理念与知识的传授相融合,既保证有系统的知识,又引导和激发所有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在语言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系列问题,实现在公共英语课堂中渗透思政教育的目标。在课程建设方面,必须努力结合思政教育体系和公共英语教学,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公共英语这门学科显性的思政教育应该与其隐性的思政教育相贯通融合。
3. 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中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的途径
3.1进行思政性课程建设
        大学公共英语拥有相当广泛的教学对象,这一属性决定了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目的存在极大的可行性与优势,与此同时,课程建设也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和更严更高的要求。必须从教学大纲和计划、课程和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课后实践和课程评价等方面综合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课程选材上做到精益求精,教学素材尽量选取内容丰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拥有教育意义的经典之作和典型话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多角度接触、体验思政教学和德育的核心元素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处世原则,从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践行,最终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7]。
3.2 完善德育目标设计
        在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对内容进行主题分类,从语言目标、知识目标升华到文化育人目标,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增设思辨能力、道德、文化等教学目标。例如,对于“文化类”的课文,增加批判性思维教学目标和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鉴赏、传承的德育目标;对于“情感类”的课文,增设对中华美德传承的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程教学目标。
3.3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大学公共英语的传统教学着重围绕语言知识的讲解、写作技巧的训练、听力技巧的练习和阅读策略的提升,在思政教学环境下,应该将思政要素培养融入英语课程当中。在教学模式上,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梳理语言材料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提高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让课堂成为育人的阵地。首先,教师要准确深入地解析每个单元主题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结合线上、线下等各种方法,在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导入、讲授、总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和讲评等各个环节中,巧妙地设计思考和讨论问题,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同时,积极发展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开展英语角、辩论会、项目展示等活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重视实践教学,追求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 (2018-10-0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 董少校. 上海高校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6-12- 02( 1).
[4] 高锡文.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12) : 16-18.
[5] [7] 陈丽霞.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以《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6):104-107
[6] 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 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 4) : 99-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