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语文学业质量水平的解读与思考——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第22期   作者:吴梓姗
[导读] 本文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选取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维度,从“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
        吴梓姗
        华南师范大学       510000
        摘要:本文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选取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维度,从“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三个方面整理和分析不同学习阶段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发展程度和层级变化,加以分析和阐释,以期对笔者和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学业质量水平;语言建构与运用;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首次提出了“学业质量”的概念,即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同时,新课标将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五个层级,并以列表的形式对五个层级进行了具体、详细的描述,分别阐述了学生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学段的学业成就表现和具体要求。
        一、学业质量水平的内涵与意义
        (一)学业质量水平的内涵——四维度五层级
        新课标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五个层级(即五个水平),每个层级含有四个维度,分别对应了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四个核心素养维度之下,又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各个子目标,并对其具体行为表现进行描述。
        (二)学业质量水平的意义
        倪文锦教授认为新课标增设的“学业质量”新要求有利于“促进教、考、评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倪文锦.语文新课程评价与学业质量标准[J].语文建设,2018(31):4-9.]荣维东教授亦表示学业质量水平的提出“为解决教、学、考分离问题作了一种可贵探索。”[ 荣维东.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实施新写作评价——关于高中写作学业质量评价的解读与思考[J].语文建设,2018(31):13-18.]对此,笔者深表赞同。首先,从教与学的角度,学业质量标准细致地描述了学生在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学段相应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要求,为学生明确了学习要求和目标,更是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教学依据与评价标准。其次,从考试考查的角度,增强了学业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学业质量标准将语文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的言语行为表现,为测试学生学业成就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搭建了基本框架,为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学业质量标准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的分析
        王宁教授认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涵包含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 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J] .中学语文教学,2016(11):4-8 ] 在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的五个水平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维度(以下简称“语言维度”)的具体描述侧重于语言的“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和“交流与语境”三个方面。下文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分别对这三个内涵的五个阶段性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一)积累与语感
        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要求学生主动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感。积累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笔者根据学业质量标准语言维度中有关“积累与语感”的描述,具体呈现五个水平的阶段性关键特征的层级变化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积累与语感的关键特征与层级变化

        综上,五个层级的发展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提升。语言的积累从零散的积累到融会贯通的整合,语感的培养从浅层理解语言文字到深层体会和感悟,逐步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系统的个人知识和经验结构,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与语理
        结合学业质量标准语言维度中有关“整合与语理”的描述可知,语言整合与语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对材料和经验进行梳理、分析和整合,进而理解、探索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由此也迎合了新课标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整合语言运用经验,进而探究和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在梳理整合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自主建构个体的认知结构,即从简单的“积累材料与经验”逐步发展到学生“建构个体认知结构”。
        (三)交流与语境
        根据学业质量标准语言维度中有关“整合与语理”的描述,语言交流与语境的培养,要求学生凭借积累形成的语感,借助整合习得的语理,根据具体的交际语境和对象,得体、有效地进行书面和口头语言交流。即从简单的“文从字顺”逐步发展到“有效运用语言”。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对语境意识培养的要求是贯彻始终的,从语感培养强调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和体味语言;到语理的培养强调整合具体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探究语言运用规律,再到语言交流强调根据具体语境与交际对象,运用口头、书面语进行表达,语境意识的要求一以贯之。
        (四)小结
        语言建构与运用具有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三个方面的内涵,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梳理、整合言语材料和经验,掌握语言运用规律,并自觉运用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可知,三个方面的培养与发展是相互交织、相互联系的,这一点在学业质量标准中也清晰可见。
        
        总而言之,学业质量作为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既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又为落实这一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学业质量标准以水平层级的方式,呈现学生每一学习阶段的学业成就表现,提出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评价和测量标准,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为学业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考试命题勾勒了基本框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学业质量标准,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测评设计,优化学业评价体系,促进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目标的逐步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倪文锦.语文考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