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学校平台,弘扬中华文化 ——闽南传统文化进校园之梨园戏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第10期   作者:韩元萃
[导读]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古国,流传着几千年的历史,遗留了丰富的中华文明,由此构成了中华魂
        韩元萃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362000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古国,流传着几千年的历史,遗留了丰富的中华文明,由此构成了中华魂。其中,闽南地区的梨园戏便是流传于福建地区的传统戏曲之一,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却在近些年来面临着文化流失问题。对此,小学学校则一个主动肩负起传承闽南文化、戏曲艺术的时代责任,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由此构建校园文化,引导全体师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初步解决文化流失问题。本文将从组建研究小组,构建校本课程;开设社团活动,落实文化教育;构建教育合力,创新传承方式三个角度来分析教师应该如何以梨园戏文化为例,真正做到让传统文化进课堂。
        关键词:小学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梨园戏、实现方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变高,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也变得日益频繁,而文化交流便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际交流,我国不仅致力于向外宣传本土文化,也在积极引起国外文化,旨在由此构建多元的文化体系。然而,在此过程中,本土文化的传承教育也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让学生形成了坚定的文化自信,使其自觉投身于中华文明的复兴与传承事业之中,才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并由此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一批栋梁之才。为此,教师便要积极开发乡土资源,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乡土文化。
        一、组建研究小组,构建校本课程
        客观来讲,虽然各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一些文科类课程,但是却并没有专门的学科去实施文化教育,尤其是在传承梨园戏这一乡土文化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因地制宜,以校本教材去落实文化教育。为此,学校则应专门组建研究小组,全面调研梨园戏的教育价值,从音乐欣赏层面、文化熏陶层面、戏剧表演层面等各个角度去分析组织梨园戏教育教学活动的可行性,据实组建校本课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设计固定的校本教学课时,合理安排梨园戏文化教育计划,以便让学生及时学习梨园戏文化,切实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改革进程。
        为了全面传承闽南传统文化体系中的梨园戏,笔者便与本校其他音乐教师一同探访了梨园戏的艺术文化传承者,向其学习了常规的梨园戏唱腔与表演身段,还专门与语言科目的教师合作,以闽南语系、梨园戏构建了校本课程。闽南语系校本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学习闽南语的发音、音节规律,让学生学习本地方言,为后续的梨园戏戏曲表演活动做准备。其中,本班有一部分学生从小便在家长的影响下说普通话,虽然能够听懂闽南方言,但是却不会说,而这一语言短板便会影响学生在梨园戏文化活动中的表演行为,所以需要接受专业的闽南语语言训练活动。梨园戏校本课程则针对梨园戏的文化传承史、表演类型、身段姿势、唱腔特点等各类表演技巧与文化发展史知识为中心,每周安排一节梨园戏表演课程、闽南语系语言类课程,双管齐下,让学生能够及时传承梨园戏这一传统文化。如此,则可顺利落实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课程改革任务。为此,笔者还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宣传了梨园戏这一传统艺术,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梨园戏这一传统艺术,也切实吸引了许多学生,使其自觉参与文化传承活动之中。
        二、开设社团活动,落实文化教育
        梨园戏是一种以闽南语系为主,有着特定表演方式、唱腔的戏曲艺术,需要引导学生全面接受技能培训,让学生能够学习闽南语这门方言,且要学会表演梨园戏剧目,所以需要安排丰富的实践指导课程,否则会直接影响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校本教学改革效果。

对此,教师则可选择社团教育的方式来组织文化教育活动,即鼓励学生选报梨园戏社团,设计丰富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空闲期间去学习梨园戏这一戏曲艺术,使其全面接受实践培训,由此则可直接落实传统文化教育,可逐步提升学生的戏曲表演能力,切实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
        为了全面传承梨园戏文化艺术,笔者专门组建了一个梨园戏社团,面向全校学生招收了社团成员,每周会在课后活动期间组织社团活动,让同时对梨园戏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积极交流、分享,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实现有效成长。在社团活动中,笔者会经常组织梨园戏表演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检测学生在梨园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中所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能,让学生更加热爱梨园戏这一闽南传统文化。而且,笔者还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梨园戏表演活动,比如在本校校庆、元旦晚会、儿童晚会等表演舞台上,笔者会专门集中精力去训练学生,与学生一同编排梨园戏戏曲剧目,让学生在这些舞台上积极表演。如此,则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参与梨园戏文化传承事业之中,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
        三、构建教育合力,创新传承方式
        在2006年,经我国国务院批准,梨园戏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这就说明国家是十分重视梨园戏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的。在闽南地区,有不少艺术家从小便进入梨园接受专业的戏曲教育,且闽南地区本地为了传承梨园戏艺术也组织了丰富的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扩大了梨园戏的影响范围,也有效改善了文化流失问题。对此,教师在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文化传承教育活动时,则可积极构建教育合力,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以多元的教育活动全方位传承梨园戏这一戏曲艺术,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梨园戏这一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学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信念。
        为了全面传承梨园戏这一闽南传统文化,笔者不仅利用学校教育活动去引导学生学习梨园戏的唱腔、语言体系与表演方式,笔者就与梨园戏的文化传承人合作,会定期邀请对方到学校为学生表演梨园戏剧目,以梨园戏文化为主题组织专业讲座活动,由专家全面讲解梨园戏的文化发展史,以及在表演梨园戏时的唱腔、身段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表演梨园戏时所产生的各类问题与专家交流,由此获得专业指导。通过多次合作,本班学生表演梨园戏的整体能力有了明显变化,而这也让学生产生了表演自信。另外,笔者还与家长一同分享了让梨园戏进校园的文化传承计划,组织了家长会,向家长全面解释了传承梨园戏文化艺术的有效价值,希望家长可以利用家庭活动去引导学生学习梨园戏,让学生观赏梨园戏表演节目,由此丰富家庭生活。另外,一些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可以给孩子专门报一个特长班,使其全面接受梨园戏文化熏陶,切实发展学生的特长,让学生自觉传承梨园戏这一地方文化。除此之外,笔者还会围绕梨园戏文化传承活动组织一些社会体验活动,让学生参观专业的梨园戏表演、培训基地,由此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让学生真正实现有效成长。
        总而言之,在小学学校教育期间组织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全面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不仅可丰富校园文化,还可切实改善学生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产生爱民族、爱家乡的高尚情感,也可不断优化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小学教师要全面调查本地的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活动,以丰富的社团活动与文化体验活动去传承传统文化,有效改善学生的文化理解,使其形成良好的民族信心。
        参考文献
        [1]黄发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8(29):15.
        [2]宋晨曦.弘扬传统 一曲芬芳——“戏曲进校园”意义探究[J].黄河之声,2018(1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