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泽华
湖北省天门市拖市镇拖市小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结构体系中一门举足轻重的必修课,是一门以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它又是一门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农村本地资源的丰富多样性给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建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学校和教师有鲜明的课程意识,重视本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必将大有可为。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地方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2017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凸显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因地制宣,因时制宜,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展开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在新的时代起点上得到了常态化实施与多样化发展。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注意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要从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出发,体现出农村特色,彰显区域特色。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江汉平原,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然便利条件。学校在市教科院的指导下,进行了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就针对农村小学特点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和思考。
一、培养领导、教师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而要教师进行课程开发,首先要强化其自身的课程意识,尤其是学校领导的课程意识。鲜明的课程意识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冲击着教师传统的课程意识,以及他们习以为常的课程思考方式。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意识能否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应的研究机构要从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入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明确开发利用农村课程资源有利于创办具有农村本地特色的学校。让教师明确认识到开发利用农村本地课程资源的价值,认识到开发利用农村本地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有让领导和教师认知达到一个行动意识的层面时,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其次,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国家虽然为农村补充了一批年轻教师,但是,农村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观念比较保守仍然是普遍现象。有一些教师甚至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起来重要,做不做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学校、家长看的还是考试成绩。基于这种现实,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要求,就要求学校领导要改变唯考试分数定优劣的评价办法,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抓紧教师的学习进修和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以加强教师对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认识,提升他们的开发水平,并积极投身到农村课程开发工作当中去。
二、重视与农业活动相联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江汉平原是“鱼米之乡”。四大家鱼的养殖规模很大。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发起组建了“养鱼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以周边养殖区为基地进行活动。我们号召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问养鱼专业户及自己动手亲自实践等活动,掌握四大家鱼养殖的基本技能。
这样一来,学生从中不仅培养了研究性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基本劳动技能和许多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信息资料。很多同学还因此对养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个同学活动后还专门去走访了养鱼专业户,对养殖池塘的建设,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习性、养殖饲料、每亩的养殖密度、养殖周期、年产量及销售情况作了十分详尽的了解,又查阅相关资料写出了比较有质量的调查报告。另外,我们还利用本地农业特点开展其它活动。江汉平原又是优质油菜籽生产基地,油菜种植面积在全国首屈一指。我们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赏油菜花、拍美景,访农民、干农活、学技术。通过这些活动,有的学生拍摄了大量以黄色的油菜地为背景的美图,并制作了美篇在网上发布。这样做既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还培养了他们对农村、农民的热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而且还免费为自己的家乡作了广告。有的学生学会了锄草,有的学生学会了喷药、施肥,甚至有的学生谈起种植的技术活也一套一套的:冬松土,春施肥、浇水、授花粉,夏喷药、防虫害、精管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劳动技术,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更是得到了升华。有的同学就发自内心地说出“我现在才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换来甜蜜的果实”的话语。这样的认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实现的。
三、重视与红色革命基地联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当前中小学生中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青少年也造成了不良影响。联系红色革命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引导他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江汉平原曾经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有许多革命前辈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留下了许多遗迹。天西“中共襄河襄北地委旧址”“董志华烈士墓”等都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国庆节,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观“中共襄河襄北地委旧址”、祭扫董志华烈士墓,听讲解员介绍革命先辈故事,走访革命老人,了解革命历史,开展“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手抄报和演讲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做“四有”革命接班人的责任感。
四、重视校园绿化基地活动课程建设
校园环境绿化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景色幽雅、空气清新、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还能成为学生综合实践的课程基地。学校针对校园内不同种类的植物,开展“走近校园的绿色”主题活动,让学生对校园内的各种植物的名称、分布、特点等作详细的调查,并对校园绿化布局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学生还可以调查各种植物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如每种植物分别对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吸尘杀菌、降低噪音的具体数据,然后结合学校所处的位置,建议学校种哪些植物。倡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给全校所有的植物设计制作名片(植物名称、属性、特征、用途、诗词名句等),让植物说话,激发学生爱护一草一木,形成高尚的志趣和品格。少先队大队部还组织学生成立护绿小组,宣传绿色环保,认养植物,参与锄草、松土、施肥等劳动,与小树苗一起快乐成长。这一系列的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观察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关爱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校、社会建设的热情。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必修课程。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抓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突出地方特色,开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在观赏自然风光的过程中感受家乡之美,在体会家乡巨变的过程中树立雄心壮志,在与革命先辈的对话中,感悟家乡发展的来之不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1]宋忠和.闫忠昊双塔山与滦河[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2]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