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花丽
庆阳市西峰区新建小学 74500
摘要:2020年夏天值得所有人铭记,因为全球抗疫,能胜而太平者,唯我中华。而这个夏天,更值得我铭记,因为6月份有幸参加了“中华经典诵读网络培训”,受益匪浅。在为期一个月的学习里,我重回课堂,听名师传经授艺,同名家切磋交流,与诗、词、歌、赋之经典相随、与汉唐宋元明众贤相伴,今古相融,天地交辉,启迪心智,感悟人生。
关键词:中华经典诵读;培训活动;感悟
通过“经典诵读网络培训”活动个人感悟颇多,尽管只有一个月的学习,做为培训参与者的我,个人的直接感受与变化明显。尤其是疫情时留下的诸如焦虑、乏力、寝食无序等等问题,改变明显:生活有规律了、工作有热情了、爱好有品味了……于是,有关经典诵读培训,结合我的身份与本职工作,进行了更多思考与总结。
一、个人培训后的收获
1、诵读是一门学科
诵读:意为念,熟读,背诵。诵sòng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读dú依照文字念:读数,读经,读书。宣读,朗读,范读。看书,阅览。谈到古文诵读,南宋朱熹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2、诵读是老师的基本素质
诵读它不是机械地单纯念字、照本宣科、见字出音,而是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达到更丰富、更完美地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读,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诵,使作品中的文字符号鲜活起来,从而加深听者对文章的理解,引发听者感情上的共鸣。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有很多地区,小学里读语文课本还是一字拍的,这根本不成语言了。中学里也往往不注意读,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达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这是不能容忍的。好的朗读不仅能生动、准确、清晰地反映出书面语言所蕴含的信息和精神实质,而且能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表达出比文字作品本身更强、更感人的艺术魅力,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而那种拿来就读,不管文章內容、体裁,以某种固定的腔调、不变的声音形式应付万変的文字材料的朗读,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给人以有音无意,有声无情,一片散乱,支离破碎的感觉。
3、传承经典是老师的使命
诵读也是传承经典文化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而且近年来,有关经典诗词歌赋的综艺、杂志、节日等备受人们热捧。“诗词”作为一个门槛相对较高的类型为何能在全国掀起浪潮?是共同的文化经历以及诗歌本身的魅力得以让受众如此广泛?这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渴望。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大都追求物质享受,唱歌、跳舞乃至写作都要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本该在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时期文化应有更高的发展,文化应该更加繁荣的时期,我们古老的历史民族文化却被冷冻被遗弃被毁灭,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一段历史一种文明的不幸。而且,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到了极大破坏,优秀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缺失。
二、班级推广后的变化
1、先贤同行,修身养德
通过诵读与学习传统经典,被诸先贤其言其情所感,言行同效,德性自然得以培养。懂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懂得明辨是非,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明辨事理,行端走正。孔圣人教我们爱学习,温故知新,懂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爱国诗人屈原放途长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忠邦爱国,执着不屈;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公情操;《三字经》、《百家姓》的纯朴与汉韵,无不历历在目,朗朗上口。
以国为家、家国一体的价值理念,有唐人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愤慨,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昂扬豪迈中,有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刚烈决绝中,有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洒脱从容中……荡气回肠,千古不休,华夏宗脉,历久兴旺。中国古代士大夫楷模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临终前仍然魂牵梦系复兴大业和国家安危的陆游,念念有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写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诗人把自己命运和国家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誓死不降元军,最终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明朝政治家流传千古的《石灰吟》,其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光照后世。“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作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人,却是才女李清照凛然风骨、浩然正气……
儿时启蒙多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小浸淫在孔子、孟子、司马迁、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等等先贤的名篇经典中,聆听着诸葛亮、辛弃疾、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英雄的故事长大,与群贤相伴,同精华相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心智渐宽,德性所厚。
2、学为所用,知行合一
诵读经典,在于学习,而学习经典,当要知行合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我们有志于读万卷书,学无止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使我们热爱祖国,行走祖国万里河山,开阔视野,胸怀天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让我们爱国爱家,从小培养家国情怀。诵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使我们明白了生命力的顽强,但凡做事,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
诵读学习经典,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开展爱农村、敬农民及爱惜粮食,从我开始等有益活动;诵读学习经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开展了“回馈母爱,帮妈妈做件事”活动;诵读学习经典,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开展了珍惜时光,少年我最美”朗诵活动;诵读学习经典,“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使我们体会了兄弟情深,开展积极主动向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活动,收效良好;诵读经典名篇《少年中国说》,鼓励同学们的防疫抗疫热情。凡此种种,由诵读经典开始,学习知理,实施于行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纪律表现,都有了较大变化,收到了良好效果。
3、传诵经典,复兴中华
经典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灵,是民族力量的源泉。经典文化的发展对国家和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而诵读经典,有助于维系中华民族赓续演进的重要精神力量之所在,诵读经典文化的基本维度和重要标识,是每个炎黄子孙对华夏命运共同体的一种认同与归属、坚守与振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重任如山,我们就是少年的领路人!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我们就是花朵的园丁,是通向未来与希望的桥梁与纽带。曾在一评论文章中读到这样极富哲理又震撼人心的话语“现在到了一个谈文化的时代,要以文化的执着,文化的担当,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尊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与我们的孩子,正是这些经典文化的传播者与继承者。
让我们坚守讲台,放开喉咙,诵读经典,育我少年,兴我中华。
参考文献:
【1】孙海霞.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新一代月刊,2017(3).
【2】许春萍.诵读国学经典陶冶性格情操[J].都市家教月刊,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