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子涵
四川省三台县立新镇中心小学校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目标设计,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为依据,且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考虑教学重难点,注重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目标设计。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用语含混不清、无法把握,侧重某一维度,缺乏对三维目标的整合,忽视学生课堂参与的有限性等问题。小学童话教学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需要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用词精准,整合三维目标,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童话特点。
关键词:小学童话;教学目标设计;用语定位;整合目标;认知特点
一、目标设计的内涵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同时渗透新课改课程目标的理念,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注重语文教学中生成性目标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语文教学目标还应该具备相应的灵活性,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成长,还要满足学生主观的需求。”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时,在认识语文教学目标概念的基础上,还需考虑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定向与变向、详细与简略的问题。依照新课标所述:“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理念进行目标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1.定位准确,用词精准
教学目标针对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行动者、作用者,反过来学习活动也是学生的主体活动。许书明也提出:“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自身的行为。”所以教学目标针对的主体应定位在学生身上,而不是教师身上。教学目标中词语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例如:《荷叶圆圆》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清生字词障碍,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优美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生词的含义,积累文中词语。在阅读童话时,注重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享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上述教学目标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如“感知、理解、培养”等并不具体,测量性也不高,无法体现出教学预设的标准。由此可见,精确的用词可以检测这堂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整合“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若想实现这种价值追求,教师要主动寻找、利用那些来自学生的有价值的争议,作为教学手段,以便更好地整合三维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强调童话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经历和课堂体验,强调知情意的统一。教师将整合了的三维目标作为童话教学过程的核心,并渗透到童话教学内容中。这不仅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达到发展学生的智力的目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相互统一、相互交融的,不能割裂来看。因此,在童话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三维目标”的表述要有机融合。在具体的童话教学过程中,要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真正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1)小学生记忆、注意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贫乏,水平有限,不会加工信息,抽象思维欠缺,只是机械地识记。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增强,意义识记在不断发展,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发展。(2)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童年期的小学生形成的是具体形象性思维,随着年纪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进而逐渐取代具体形象性思维。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目标要对儿童的思维的发展具有目的性、方向性、确定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等,从而使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迅速发展起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小学童话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依照小学生天真、好奇、活泼、爱动、直率、自然的性格特点进行设计,激发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童话的兴趣,注重小学生在童话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发展,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
4.体现童话特点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体现童话特点。首先,要体现童话的艺术幻想特点,教会学生辨析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感受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合理想象,体会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贫苦儿童悲惨的境遇,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其次,要体现童话的拟人、夸张、象征特点。童话经常把动植物人格化,例如《小壁虎借尾巴》这则童话,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了之后,觉得“没有尾巴多难看”,是人的情感,它去借尾巴时,话语谦虚有礼貌,是人的行为。再如《丑小鸭》,丑小鸭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事情发生,原本丑的变美了,证实了“人不可貌像”这一道理。可以说童话的这种幻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意义。最后,要体现童话的故事情节。如《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借”,小壁虎每次“借”的地点和对象均不同,童话中自然要介绍不同动物尾巴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