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妍
三台县潼川一幼
【摘要】:运动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动作发展,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培养,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体育教学目标为:全面、科学地锻炼身体,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心里品质与个性,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其他领域活动开展的基础,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幼儿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石。幼儿园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丰富适宜的材料、开展多形式的体育活动,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以幼儿健康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阳光体育 “靓” 方法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体育教学目标为:全面、科学地锻炼身体,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心里品质与个性,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要求。
《规程》有目的地将健康放在首位,可见幼儿的身心健康是幼儿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为此,我园本着“全面规划、充分利用、因地制宜、丰富充实”十六字原则,整体规划户外环境,打造了立体化、多维度的健康教育环境。多举措从幼儿年龄、心理实际出发,以幼儿健康为中心,由体育教研组牵头,科学制定计划,倡导幼儿全日锻炼,运用“一体化”的思想,构建集“智能开发”与“体能挑战”为一体的幼儿园体育活动框架,推行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户外场地特点打造“情智体育课堂”,激发幼儿运动兴趣,为开展幼儿健身怡情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一、进行体能测试,让活动更具针对性、目的性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技能发展的情况,每年对全体幼儿进行体能测试,通过测试,让专职体育老师和班级老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和游戏时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让每一位幼儿的体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如:幼儿时期是人的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单腿站立、单脚跳跃、四肢协调、控制物体平衡等能力都是在这一阶段迅速发展的。当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较弱时,我们会多设计一些走平衡木、拍球、攀爬、投掷类的游戏来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帮助幼儿身体保持在平稳、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活动,以实现幼儿自我保护的基本能力的提升。
二、科学合理的安排一日体育活动
幼儿园应满足孩子的运动需求,依据幼儿园场地、班额的实际情况,科学、安全、合理制定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计划。
一是充分利用晨间户外接待时间,分时段、分年级开展幼儿自选体育活动,如: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综合体能区、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械。
篮球花纹各异的轮胎是练习平衡能力的绝好器材;鹅卵石成为幼儿赤足锻炼的好材料;小土坡和楼梯可以爬上爬下,提高平衡协调走的能力......
二是将早操、体育课、户外体育游戏、室内小体育活动、专职体育教师组织的篮球、足球活动和班级体育老师开展的体育课有机融合、协调;有目的的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幼儿适宜的运动量、保证不管春、夏、秋、冬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少于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三、创设自由、丰富的体育环境,让运动更快乐
依据“小空间,巧利用”的操作思路,合理利用空间设置区域、有效拓展空间资源。努力做到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生动多样的活动场景,使幼儿园室内、室外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幼儿活动的天地,保证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操作和相对独立。发挥体育器械在活动中的游戏性,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如为幼儿设置户外体能配套设施、户外沙池、自制攀爬网、用轮胎创设户外攀岩墙、体能运动综合区。并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完善、配齐开展体育活动的各项器械,充分满足幼儿体育活动需求。让孩子体会运动的快乐,对运动产生兴趣,养成运动的习惯,进而培养一种快乐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一是因地制宜,开展丰富的体能大循环活动,将幼儿园每一处可利用的场地设计进游戏活动中,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多种角度锻炼幼儿的各项能力,让幼儿视觉运动能力和运动准确性得到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健康领域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方面的目标和教育建议进行了明确的指引。首先,各组在了解、观察幼儿园场地、器械、及幼儿的喜好之后,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体能大循环不同难度的路线图和大循环中需要的器械及摆放的位置。其次,根据路线图进行模拟练习,老师和幼儿共同商议需要修改、调整的地方,再进行第二次设计和模拟练习。再次,选择大循环时热身、活动、放松的音乐,让幼儿在愉悦的音乐陪伴下更有激情和兴趣。然后,整合家长资源,为孩子们提供环保、安全的游戏材料,并适时充当志愿者,协助老师组织活动,让活动更安全、有效。最后,鼓励幼儿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和难度,并能挑战多条路线。教师会及时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结合点,调整材料,为幼儿的想像、创造提供较充分的空间,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孩子们从设计路线--摆放材料--挑战活动--收拾场地,“忙”得不亦乐乎,充分体现了我园阳光体育的课程特色。
二是创新亲子运动会的形式,为运动赋予爱。每年开展春、冬两季亲子活动。每季以不同的主题,将运动技能和游戏相结合,以亲子同乐的方式,让运动成为习惯,让运动走进每个家庭。如开展了“篮球狂欢节”、“炫彩童年爱相随”、“玩转传统游戏”“奔跑吧宝贝”等十余场以运动技能和亲子游戏相结合的运动会。既是对幼儿的奔跑、钻爬、平衡、投掷、跳跃等运动能力达标情况的检测,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幼儿自信、大胆、勇于竞争的品质。还促进了亲子感情交流、家园沟通技巧。
三是以教研为手段,让体育活动更科学、安全、有趣。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通过教研互动,转变教师对幼儿健康教育观念,提高幼儿的健康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如:就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展开讨论,老师们从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活动主题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幼儿的评价、幼儿运动量的计算、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何培养等方面各抒己见。在活动中设置情境,鼓励幼儿去大胆的尝试,获得经验,以集体、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丰富自己,增加兴趣,促进体质发展。又如:积极探索创新、一物多玩,发现和探索出各种体育器械的多种玩法,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游戏下,师幼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既保证了体育器械的可变性、美观性、趣味性和安全性又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宪章中写道:健康即“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通过开展多元化体育活动,让幼儿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阳光”渗透进幼儿心理,提高幼儿的成功感及信心,让幼儿感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及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