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环境融入到幼儿科学探究的世界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刁艳婷
[导读]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切生存的生活资源,
        刁艳婷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幼儿园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切生存的生活资源,它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大自然的神秘和美好吸引着孩子,引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孩子们就会在自然美景中充分开动“心灵的机器”,他们的好奇心就会得到激发,探索的欲望就会增加。有人研究过大约300册不同文化领域中富有创造力的名人所写的童年回忆录,发现几乎所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根植于他们早年的自然体验。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带领幼儿走进科学探索的世界。
        一、走进自然,因势利导,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是教育的最强有利的手段之一,不采取这种手段,即使是最细心的教育,也是枯燥无味的、片面而不能引人入胜的。”我们应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大自然就是儿童丰富的活教材,引导幼儿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无论是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农作物,还是机灵可爱的动物,都是孩子们喜欢观察、发现、探究的对象,根据孩子这一特点,我们家园牵手,在每个季节,我们会不定时根据当地季节性的植物做一个统计。如玉米该播种了,我们前期会对玉米进行调研:玉米的生长周期是多少?玉米的哪个生长过程孩子会更感兴趣?玉米有哪些不同吃法?玉米的其他用途应用什么方式体现?如何高效率地探索?应提前进行设计合理、可行的方案。方案设计好我们会让孩子亲自选玉米种子、翻土、播种、浇水、施肥,把孩子带进大自然因势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引导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给表述出来自己的观察发现,激发幼儿的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二、创设氛围,积极引导,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
    俄国作家谢德林说“只要不把儿童关闭在不透气,不见阳光的环境中,那么,纵便是贫乏的大自然,也能使儿童的心灵得到欢乐,受到感染”。我们创设怎样的环境,幼儿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们应积极创设一个尊重和支持的环境,让幼儿乐意与大自然相互作用,主动建构科学探索的经验。我们借助于幼儿园的种植区、饲养角、班级种植角、社区有效资源,引导幼儿走进自然环境,发现其中的许多奥秘。春天我们会带幼儿走进大自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幼儿观察发现:这个季节什么花儿正在开放?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蝴蝶、蜜蜂是如何在花上跳舞的?近距离地观察蜜蜂是如何采花蜜的?燕子是什么时候低飞?春天农场里新出生了哪些小动物?你发现了哪些小昆虫?农民伯伯是怎样播种农作物的。夏天带幼儿走进大自然仔细时间观察哪些水果成熟了?比较测量一下农场里的动物、庄稼长高了多少?观察天空的瞬间变化,了解闪电和雷声等自然现象。秋天走进大自然亲身体验丰收的快乐和树叶飘落下来时不同的舞姿,让幼儿真实体验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冬天走进大自然堆雪人、打雪仗,探索动物过冬的方法。我们要积极给幼儿创设探索的机会,积极引导,让幼儿主动思考,善于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花。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幼儿在感受四季植物、动物、水等自然现象不同神奇变化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探索带给他们的那种快乐。自然环境是感官刺激的主要来源,只有自然的声、光、色、味、形、体才能满足孩子知觉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方法,适时引导,提高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斯宾塞说“幼儿自己获取的任何知识,他自己解决的任何问题,因为是尽过努力而做到的,所以比其他任何方法得到的知识更为扎实牢靠”。《纲要》指出,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的动力;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幼儿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当幼儿对所要了解的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自然而然会萌发出主动探究的动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支持幼儿独立思考,并给予他们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引导幼儿自觉地去探求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让幼儿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自然环境中的色彩、声响、形态、芳香等都是实实在在的,如蔚蓝的天空、变化多端的云彩、青青的绿草、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茁壮的庄稼、壮丽的山河以及鸟儿的歌唱等这些自然环境都对幼儿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幼儿在这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探索,随意性强、参与时间自由度大,我们要及时发现幼儿的这些探索性活动并加以引导,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梵·高说“人应该去倾听的不是画家的语言,而是自然的语言……对事物本身的真实感受要比对画作的感受重要得多”。壮丽的大自然提供了一个环境,在那里孩子们可以踏着草原、聆听溪流、仰望星河,我们要引导幼儿在大自然这本教科书中,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双手去缜密的研究,用一颗开放的心去观察,去探索,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为了培养幼儿对探索兴趣,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观察比较法。利用“我和植物比身高”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利用每种植物生长的速度、每个时期的形态是各不相同的,让幼儿亲身体验与逐渐长高的植物进行比身高的乐趣。
        2、实验法:根据幼儿自然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进行,在冬天发现的一些静电现象,我利用气球导入和孩子们一起利用进行摩擦起电的探究实验,
        3、测量法:在自然植物的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挖掘教育的价值,努力与其他领域进行有效地整合,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珍惜关爱生命,激发他们对事物认真探索的兴趣。
        我们要学习辨别花和草的颜色与造型,观察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学习倾听各种虫鸣鸟叫,寻找它们的踪迹;我们要学习如何保护珍稀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四、因材施教,注重互动,形成快乐和谐的探究氛围
        《指南》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因材施教,加大幼儿同伴和师幼互动的频率,形成一个快乐、和谐的探究氛围。
        1、关注个体差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使每个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注重同伴经验分享。同伴经验分享是科学探究中可利用的一个重要资源,同伴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易于被接受的。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同伴之间进行交流、进行探究。
        3、注重师幼互动。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愿望,从而使幼儿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独特的意见,思考着自己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师幼互动的频率,适时点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内容,它强调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科学教育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我们要与幼儿一起参与到自然的探索之旅中,去了解幼儿,尊重、欣赏、理解他们原生态的成长生活,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亲自动手探索自然的神秘,唤醒孩子对大自然的渴望。
        
                (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幼儿园   刁艳婷)
        作者简介:刁艳婷,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曾获“滕州市教学能手、滕州名师、枣庄市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在《中小学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