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玉
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 安徽 宿州 234300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的独立成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地理教学中既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时俱进。
关键词:高考改革;学科素养;地理教学
随着高考改革深入,尤其是新教材的变化,对地理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地理的学科素养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是摆在当前地理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地理课怎么上、如何上,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下面就来浅谈一下高考背景下学科素养如何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
一、课前准备
一节高质量的课,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握,以及是否适当运用教学手段之外,还与教师课前充分准备有关,相同年级,不同的班级所需要的课前准备是不一样的。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越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越好,课堂教学过程就会比较顺畅,否则就反之。那么我们在课前准备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1.备学生:教师上课前一定要了解自己上课的学生情况,比如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层次状况,学生的听课状况,尤其是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接受能力、学习状态、心理压力指数等,只有了解他们,才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适应于他们这类学生的教学内容,备学生不仅要知道班级里有多少学生,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城市里的学生有多少,农村的学生有多少,而且还要知道班级里学生座位是怎么安排的,优生在什么位置,劣生在什么位置,那些学生有个性,属于开放的不开放的学生有多少,最好做到每一名学生都要熟悉,这样上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真正发挥因才施教、分层教学。
2.备教材:首先要通览教材,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结构、重难点、如何设疑等。既要对本节课做一个全面评估,又要对本节课的亮点做一个详细规划。在有了具体方案之后,开始备教材,针对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对教材及其相关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备教材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把已有资料拿过来拼凑,而是要根据学科的核心素养,有选择性,有重点性的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属于自己的课堂教材,真正做到相同年级、不同班级,学情不同教材不同,从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课堂的教学模式。备教材一定备出教材特色、备出灵感,教材能够和人融为一体,教材应该能够体现出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适应当前高考改革。
3.备方法:根据学生现状和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在教学活动非常重要,设计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不同阶段的放啊是不一样的,哪个地方设计疑问,哪个地方设计学生互动、在什么时间点上要有高潮,都要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开头是怎么设计的,结尾是怎么设计的,中间是如何过渡的,你这样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样效果,是否引起大家共鸣,符不符合高考背景下学科素养在地理里教学中的表现。正确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备心理:高中阶段是学生的独立成长,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地理教学中既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时俱进。所以教师要想上好课,课前就要备好学生心理和自身心理。知道课堂上学生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学生有哪些想法,哪一些学生是需要课堂上老师鼓励的,这些都需要老师提前设计好。另外课前教师的自身心理状态也非常重要,课前要能够保持安下心来,细细回顾本节课教材的整个设计过程,像看了点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通盘考虑,需要调整的调整,删减的删减,一切都要心里有数。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一切心理准备。
二、课堂教学
课堂是老师展示的舞台,是学生成长的平台,这种舞台和平台,如何能够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老师起着一个关键性的作用。下面就从5个环节来具体谈谈。
1.复习提问:复习提问既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总结与回顾,又是对本节课的一个过渡,时间大约三分钟,问题的设置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具有前瞻性,开放性,能够引起全班的学生共识,提问的方式可能是分组提问,也可能是集体回答,这样的提问方式面积大,效果好。
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通常涉及到与本节课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这样可以顺利的进入课堂教学学习下一个环节。复习提问时要自然流畅简明扼要,语句要连贯。
2.引入新课:引入新课时要有创意,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或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准,新课的引入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问题形式 视屏形式 图片形式或模具形式等。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要符合学科的核心素养,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时间大约是2分钟,时间不能太长。总之,引入新课是为本节课能够顺利进行做铺垫,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布局引导学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3.讲授新课: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如何让这个过程体现出地理的学科素养,使他们不仅学到地理的基本知识,并且也学到其他社会知识,养成独立思考,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把课堂变成和学生交流的课堂,成长的课堂,欢乐的课堂,从而把教师真正的演变成课堂教学的启发者、引导者。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贯通与诱导。通常采用的是展示目标,自主探讨,梳理点拔,巧练扩思等几个环节来教学。这样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可以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4.归纳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讲解结束之后,要及时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理清思路总结归纳,总结归纳要保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通过对所讲内容的归纳总结,使其知识整体化、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 ,使之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应用。归纳总结的形式常见的有重点式、提纲式、图表式、问题式、综合式等,时间大约为四分钟左右。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总结归纳是关键。
5.练习布置:练习的布置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试卷,有的是课后观看视屏或微课,有的是问题等,练习布置时要根据学科的核心特点,要具有拓展性、迁移性、和探究性。他既要能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又要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练习布置时要有层次,有坡度,还要控制好练习布置分量,课余时间是有限的,怎样将本节课的知识点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除了控制好量之外,还要控制好时间。切不可时间过长。
三、课下交流
一般情况下,老师上课只重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而忽略了课下交流,所以会出现老师上课教的很好,学生上课做的很好,就是学生考得不好的局面。因为课下交流能够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发展,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课下交流,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他是老师教学形式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世界观,交流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消除隔害。让师生之间的情感更加和谐,这也是学科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下面我从2个方面阐述课下交流的重要性。
1.交流方式:①语言交流。老师可以课下多和学生谈心,交流心得体会,谈人生、谈理想、谈社会等都可以,交流的越多师生关系就越融洽,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走得越近,学生成长成才就会越快,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②书信交流。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写一封信或在试卷和作业本上写学生评语及老师对他的厚望等。内容不一定要多、但要真实、真切的能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真诚,特别是对那些不爱说话的同学来说,你的一封信或一句评语对他的人生起着关键性作用,甚至可以改变他的一生。③活动交流。教师在课下可以多和学生一起做做小游戏,开展个小活动什么的,这样可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你很平易近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交融在一起,真正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活动,你可以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把课堂上不懂的问题拿出来和你交流,从而弥补课教学堂上的不足。④问题交流。课堂上的一些开发性问题,课下可以和学生一起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如有必要时还可以实地考察,用事实说话,这样既能体现学科的实效性,又要能体现学科的延伸性,问题的量也不能太多,要适可而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挖掘学生的潜能,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2.交流意义:课下交流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通过课下教学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体系,对于下一节课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从学科的核心素养来说,教师除了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要以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科素养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体现,这是摆在地理老师面前的主要课题。作为一线教师,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探索,才能真正地在地理课堂上建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