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声势有效应用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潘晚鸾
[导读] 当前教学背景下,虽然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潘晚鸾
        增城区增江街第一小学
        摘 要:当前教学背景下,虽然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学中对文化课知识的重视,常常忽略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小学生音乐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文中通过介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音乐课与素质教育密不可分,加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与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理念具有深远意义。抓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能调动小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审美观念及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一、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视不足
        受到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音乐教育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视为不重要的学科,处在“副课”的位置,认为音乐既不会影响升学考试的成绩,也不会对学生具有太重要的影响。而且,在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小,不少小学在购置乐器方面的投入少之又少,很多学生在此阶段并不了解音乐和乐器之间的关系,更有甚者会强行抢占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时间,将其用作能够影响升学考试的主科教学。这些由于重视不足以及认识不到位所导致的问题,同教育教学改革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轨,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不少小学当中,严重制约了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
        (二) 学生的音乐兴趣减少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具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不再是无脑地跟随教师思维,学生对音乐课越来越漠然忽视,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也反映出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还有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内容上缺乏创新,从而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度逐渐下降。
二、多媒体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优化课堂。

多媒体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等,轻而易举地就能吸引学生,导入新课时,教师用流动的画面来展示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激发起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如教学《咏鹅》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动,岸边低垂杨柳随风飘动着,小鸟在快乐地唱着歌,河面上几只洁白的鹅在一会儿嬉戏玩耍,一会儿结伴游泳……画面上同时呈现这首经典诗歌的文字,学生顿时被吸引了,这时播放出小鸟叫、鹅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真是“古诗里有歌,古诗里有画,古诗像清泉流进了心窝”,学生身临其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画面感十足,在音、画、诗三者合而为一的同时,他们想要继续学习这首歌的欲望也就强烈起来,对接下来课堂的教学有了很好的铺垫,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多媒体形象直观,化解难点。



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小学音乐课堂上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得直观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使零乱的知识变得条理化,由深化浅,攻克难点,即运用直接演示,突破难点障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授音符的时值,就可以采用动态图像的演示,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多媒体容量大、速度的快慢可以教师控制、效果好,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将音符设计成“小猴分瓜”的游戏,在多媒体上演示了一个将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的过程,在每份上都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符的含义和时值长短。

三、音乐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孩天生具有活泼、好奇、天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把控课堂的音乐气氛,让学生能够跟着音乐律动起来,并且在音乐环境中为自己创造一个音乐的情境。(二)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不仅仅要求他们能够音乐律动以及简单地掌握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而,在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平台。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歌咏比赛、乐器演奏比赛等课内比赛,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进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三)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本能。每个人天生具有节奏的本能,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诱导与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在对儿童的音乐训练上,如果仅采用孤立的听觉训练,是很难让儿童热爱并且理解音乐的。要让儿童爱上音乐,我们需要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律动条件入手,依托听音乐以及身体运动等手段,进而激发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在小学音乐课堂,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的音乐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研究学生的律动本能,在课堂中多引入游戏活动,并将游戏活动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能够体验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诱导学生的音乐本能以及音乐意识。例如,在进行一年级《我们一起来唱歌》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歌词进行一些小律动的辅助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你来唱——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伸出一只小手指,指向前方;我来和——教师指导学生,伸出双手,放在脸庞,做出喊叫表情;你在前,我在后——教师指导学生做出齐步走的动作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形象表演,从而理解歌词的含义,进而更加快速地记住歌词。(四)律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音乐的实质是情感的反映。在对音乐的理解过程中,与其说是一个智力过程,不如把它当作一个情感的过程,因为人们在音乐的理解过程中需要的是通过律动来唤醒人们的音乐本能,从而培养人们的音乐感受力以及敏捷的音乐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以及表现音乐的能力。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律动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就可以在生理运动器官与思维模式之间构成一种密切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达到身心合一的控制水平。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音的位置时,教师便可以结合柯达伊手势,在教授学生音节的时候,结合手势,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唱名和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律动教学手段,不但能够使学生生动形象地感受到音乐,学习到音乐,而且能够让他们亲身参与到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激情,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据有关研究表明,完全不具有音乐感的儿童是十分罕见的,对于儿童音乐感的激发,只需要在其某一个点进行引导,便可以激发其音乐本能。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学生的语言、动作以及舞蹈节奏与表演方式节奏等方面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郭月明.“音”你而动——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

[2]谭莉.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装扮课堂——浅谈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