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314408
[摘要]在新形势下,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化为党员的个人追求,成为当今党建工作的重要命题。根据党课教育要“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的要求,探求如何通过对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等因素的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党员学习教育的新要求,从而增强党课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党建工作;党课教育;改进;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员的有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过重要指示,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党校是广大师生员工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能力的学校,是广大师生员工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党校不仅仅是传授党的基本知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年大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热情,培养学生理解、思考真理的智慧,培养追求和坚持真理的意志品格。
一、新时期高校党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党课是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途径之一,深受高校领导重视。同时高校在入党教育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问题,以致大学生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欠佳,妨碍了高校党课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当前高校实施党课教育主要是以传统理论作为支撑,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滞后于现代教育理念。对于党课教学内容来讲,不应仅仅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方针路线等等,也不应在教学中单纯运用灌输方式进行知识体系的讲授,这主要是由于在内容局限、方法单一等多种问题影响下,学生难以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深入理解、认识、感悟,进而难以实现对其情感、体验、意志行为的有效培养,而学生也不能将学习的党课内容转变为自身信念与思想,更不能将学习到得内容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一)党课课程虽有一定体系,但评价机制缺位
党课培训结束后,往往会以一次结业考试成绩是否合格或者书写心得体会是否认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标准,而未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对比培训前后的思想行动变化来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考评。应该将平时的学习过程和结业考试成绩或心得体会相结合,不能够仅仅只看重其中一项,否则就得不到全面的考评,缺乏公信力。
(二)党课课堂教学中,内容存在局限性
当前多数党课内容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学生入党动机的端正,向学生讲授党的知识、党的会议精神、组织决定、党报社论、领导讲话、上级文件等,内容在创新性和实效性上不足明显,也不能和学生实际结合在一起,多数学生在学习党课时只为了走形式,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同时部分教师不能将党课内容与国家新政策、社会形势等结合在一起,单纯对其政治性与思想性进行强调,党课内容长篇大论,但是与现实之间有所脱离,内容乏味枯燥、空谈理论,对教学启发性与艺术性有所忽视,学生在此情况下自然而然不能用心听讲,党课教学难以获得理想效果。
(三)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引导性不足
部分学生对党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不仅在于内容陈旧、无趣,课堂教学的形式单一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党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对政策性与政治性更为注重。当前党课教学中往往是运用灌输式、说教式的方式,或者是让学生看相关文件,学生对于党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新时期提升高校大学生党课教学质量与教育成效
(一)构建前沿性知识体系
在讲授党课内容时,应注重其前沿性的体现,向学生讲授全新的观点与理论,新的政策与新的要求,进而保证讲授的内容为理论前沿与知识前沿。对于学生来讲,已经具备一定的人生经历,如果党课中单纯讲授他们已经了解或者是掌握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讲必要性不大,也没有太多吸引力。如在讲授党课实施时,可以与当前的时政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并了解当前出现的全新问题。在具体实施时,应该遵循这几个原则:首先,需使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得到满足,课程设置时运用学生比较关心的焦点问题,调动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候兴趣,促进其政治素养的提升。其次,注重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课程教授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亲身经历或者是与学生经历有关的内容进行讲授。最后,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使教学活动在开展时充满生机与活力,保证党课教学整体效果。
(二)拓展教学资源
党课教学活动在开展中不断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时空,积极筹建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的网上党校和实践活动,让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走进校园网,主动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开设“学员天地”“党建研究”“党性修养”“热点透视”“中国梦”等专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网上党校的开设有利于同学们随时学习相关党的知识,实时互动,利用红色专栏与实践理论相配套,并进行实地考察来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奉献精神。加强理论与实践相配套,除课堂上接受理论教育外,积极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红色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行动、便民服务、社会义工等活动,增强学生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奉献精神。
广泛推行“互联网+”、“微党课”,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讲授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哲理通俗化,增强教育效果,以提髙党课教育的科技含量、文化底蕴和艺术品位,从而全方位地生动展现党课的艺术魅力,使大家在党课教育中有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般地得到真善美的体验,从而达到征服人心、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相关任课教师在课前注意素材的收集、整理,制作精美的课件,使党课所涉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给党课带来生机,传递内容信息快、多、广,开阔党员的视野和知识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一个精美、图文并茂、视频穿插的完整课件,相较于传统的枯燥单调的讲授,会使党员在课堂上的学习关注度和集中力都更加集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各种方面都广泛应用,尤其对于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党课的学习中,穿插许多关于同学身边的真实事例,对于在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小事乃至重要的事情来警戒学生。现如今多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号和各种网络平台都成为理论传播的优秀平台。例如北京市的百姓宣讲,通过把话语权交给百姓,让百姓担任宣传主角,表达对党的发展的建议等,更有利于推进党和政府的建设。这些方法值得学习。
(三)改进教学方法
高校在进行党课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党课改革创新应突出时政性,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政治标准,有针对性地确定党课内容,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根本,把党的基本理论情理交融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和升华,在理想信念上更加坚定,加强党性修养中更加自觉。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将党课中的讲授内容放在学生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以及社会难点问题中,不回避出现主要矛盾问题,讲授时不含糊其次,需和实际生活之间贴近,将更多重点放在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新观点上。实际教学中,可以和显示生活当中发生的真实案例结合的一起,运用情境模拟、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理论问题得以清楚、明白、透彻呈现,并做到与时俱进,同时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双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具体实施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对党支部开展的活动进行策划,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主持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心得,同时针对院系、学校以及党支部工作实际情况向学生进行意见的征集,并保证建议生成时的合理性,然后将其上交到党支部,进而实现对学生荣誉感与组织感的培养。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学生讲、教师听,增强学生在党课学习中的热情,提升其对知识的消化程度,在此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实现双向塑造。除此之外,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三支一扶中,到实践中进行知识发热探求与积累,增加经验,也可以鼓励学生的进入到孤儿院、敬老院或者是农村展开志愿服务。党课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应摒弃原本内容单薄、方法单一的状态,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在开展时可以以多元化形式呈现,入党积极分子的、预备党员、发展对象以及正式党员都属于教育对象,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需制定针对性教学大纲,《党规》、《党章》属于受教育对象均需学习的内容,因此可以将其设置为必学内容,对于党员权利、党员实际发展程序等可以将其设置为选学内容。通过教学方法改进,能够促进学生党课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受到有效熏陶,强化党课教学整体效果。
(四)健全党课教学评价体系。
其中良好的考评机制是落实党课教育任务的重要保障。在学生党课考核测评方面,在结业考试中,应尽量避免书本上出现过标准答案的试题,试题考核的内容应侧重于个人思想的感悟和对党的认识。在考评内容方面,应结合平时考勤、课堂积极性、思想认识深度、讨论发言准备、前后思想行动变化、群众评议报告等来综合评定,这是使学生先进性得以保持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不合格的学生应进行稳妥处置,运用批评和教育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以鼓励为主,加强对不合格学生的引导与帮助,使其保证入党动机的端正性,不断对自身心态进行调整,向党组织积极靠拢。在构建完善性党课体系过程中,可以运用建立党建工作室的形式,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建设一支政治性强、业务精、信念坚的党课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推动党建工作的不断发展,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和多个层面的培训,并积极组织相关竞赛,促进教师党课教学中使命感的增强,实现授课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党课教学评价体系健全,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是党课教学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增强大学生党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评价体系,一方面让党课课程更加规范和标准化,其次教学相长,有利于授课者自己的成长,给予他们明确的目标和教学指引,三通过评价考核,助力优秀的授课者脱颖而出,让其拥有更好的平台,成为党建工作的中坚力量。通过健全党课教学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将党课建设成为一门“金课”,才能真正实现党课和思政育人的功能。
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保证,关键在于授课教师。按照专兼结合原则,不断优化党课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全面且富有经验的党课教师队伍。党课教师应该由拥有深厚理论知识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者、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对学生了解的思政教师、社会形势观察深入的社会工作者等组成。严格把关党课授课老师的政治言论,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把好教师聘用政治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建立高校大学生党建研究机构,积极探索党课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的成效和教育质量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赵红.高校党校党课内容改革创新研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0.06.
[2] 罗志刚.试探高校学生党员党课教育新路子[J].法制与社会.2010.03.
[3] 张龙.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课教育创新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5.02.
[4] 习近平.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 新华网.2014.12.
[5] 周俊屹.新形势下突出高校党课讲授内容来提升党课质量——以中共党史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G]《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74-74.
[6] 刘庆斌.新时代提高基层党组织党课质量的路径探析.[D]《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43-50.
党务专项课题: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课教学质量与教育成效研究,编号(2019dfy033)
作者简介:王晓玲(1970—),女,汉族,浙江遂昌县人,本科,思政讲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