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教学手段落实初中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以《三国鼎立》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 郑利容
[导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教学目标从双基发展为三维目标,又从三维目标发展成为核心素养
        郑利容
        重庆市长寿川维中学校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教学目标从双基发展为三维目标,又从三维目标发展成为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这种历史教学目标的变化,无疑是对一线历史教师的新挑战。而初中,作为学生正式开始接触历史这一学科,作为为高中输送人才的转折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潜意识里开始渐渐理解历史这五大核心素养。而由于时空观念理论性与思辨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更为抽象,教学策略的变革创新尤为重要。
        陈超曾对时空观念的内涵进行解释:“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将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简而言之就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看待与考察,而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则是由时间和空间两大要素构成,时间即历史事件发生具体年代、历史发展阶段即朝代阶段;空间即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形式地域及社会背景。围绕时空观念的内涵,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为例,谈一谈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手段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
一、巧用时间轴,梳理时空背景,导入新课
     历史学科强调时序性特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出发,按照时间的顺序采取“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通过时间轴的联系来理解历史,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本课便巧妙的运用了时间轴为导入,从东汉的建立到东汉中后期出现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局面再到东汉末期处于军阀割据局面,使学生了解三国前的整个社会背景,并且也顺理成章与上一单元的知识联系起来。
        时间轴也可以结合课后《蒿里行》的诗句讲解东汉末年百姓的生活状况,了解到统一战争顺应了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清楚明了的看到官渡之战发展的社会背景。
        二、利用表格落实史实,升华认知
        历史教材所涉及的人事很多,头绪很复杂,信息量也相当大,因此历史教师应对历史信息进行提炼、浓缩、概括、集成等加工处理,取其“纲要信息”,用简炼的语言文字或图示图表传递给学生。图示表格法利用各种简明的符号和浓缩的文字,统摄“大板块”教材,反映知识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本课涉及两场战役、各种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纷繁复杂,通过表格归纳总结可以有效提炼出重点知识,对比事件异同处处,升华知识点。


        本课对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知识点讲解先让学生讲一讲这两场战争的故事,然后根据故事以及课下的自主预习完成如上图所示的表格。通过这样的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迅速的对两场战争的庞杂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理清楚事情的发展起因、经过、结果;既增加历史的趣味性又能够快速、直白的梳理好本课两场战役的基本史实。
        其次,通过表格可让学生观察这两场战役有何异同点,学生能够清晰明了的发现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且都有曹军的参与但是结果却是截然不同。这时表格便能够有效的对历史信息进行提炼、浓缩、概括、集成等加工处理。同时可进一步追问“在官渡大战中胜利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失败了呢?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结局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对表面的史实内容进行升华,也能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运用历史地图深入情景、赋以趣味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利用历史地图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辅助教材,帮助学生完整、系统的学习教材内容。历史地图可以带领学生回归到当时的历史时空场景、切身去体会、去分析历史事件的地理环境因素、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因果;也可以为单调的黑白历史文字增添一些趣味,引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本课对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两场战争便充分运用了教材80页的《官渡之战示意图》以及教材81页的《赤壁之战示意图》,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两场战争的故事,然后教师根据示意图结合教材讲解两场战争的过程。使得学生了解到她们所知道的历史故事发展在战争的哪一阶段,又是否与我们史书记载一致。这样既能理清事件发展过程,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添趣味性。
        其次展示的地图还可以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为学生提供近距离触碰领略历史的情境还可以适用历史地图,认识图史并用。通过地图可以将战役放进当时的地理环境、形式地域中考虑,充分分析各要素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通过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表格对比后,对学生进行追问时,同学们便可通过赤壁之战地图观察到:曹军从北方南下,路途遥远,士兵疲敝;曹军多是北方人可能在南方水土不服、不熟水战;再结合教材孙刘联军采取的一系列计谋就可得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在讲解赤壁之战后形成的三国鼎立之势也可运用《三国鼎立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为什么叫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都城在哪里以及吴国孙权派卫温到达的夷洲指的是现在的哪里?让这些知识与地图结合,图史并用。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三国没有吞并对方,一统天下而是形成鼎立之势?主要是因为魏国虽实力最为强大,但蜀国位于西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吴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四、运用框架串联史实,巩固复习
        历史知识是庞杂零散的,学生学习了历史基础知识以后在头脑中是混乱、无序的,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个个基础之后用框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时空观念的培养中,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知识框架,理清理清历史事件发展的时序,前后关系以及内在联系。

        
        
        
        

        
   本课便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时间里运用了知识的框架的方法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学生可以直观通过框架把整节课的知识串联在一起,理清每个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因果关联。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着打基础、树根基的要求。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手段落实好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以求历史核心素养最终化为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