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刘昌敏
[导读] 实践活动主要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的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
        刘昌敏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  300467

        摘要:实践活动主要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关的地理学科的课外、校外、野外学习活动”。地理实践活动主要类型有地理游戏类、野外考察类、地理观测类、调查研究类、教具制作类、宣传展览类、竞技活动类、角色扮演类等。它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对提升地理教学质量、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是实现新课程标准“地理实践力”这一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例,对初中地理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   实践活动

一、如何开发和实践地理实践活动。
(一)以课程标准为基准,确定实践活动主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做了详细的安排和说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实践活动主题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七年级上册《地球与地球仪》为例,本节内容抽象枯燥,致使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就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笔者设计了“丢手绢”、“萝卜蹲”、“我的家乡”游戏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紧张、对抗、严肃的氛围中,增强学科趣味性,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游戏一“丢手绢”: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图1),确定某位同学经度,丢手绢的人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教师给出的经度数将手绢丢在相应同学的身后即获胜。
         游戏二“萝卜蹲”:全体同学站立,座位横排为纬线,竖列为经线(图2)。首先确定“本初子午线”及“赤道”、行列间隔的经纬度差,每行有纬度,每列有经度,每个同学有自己的经纬度,任意指定某一经度(纬度/经纬度)开始下蹲,再指定别的经度(纬度/经纬度)做同样动作。
         游戏三“我的家乡”:学生在中国地图挂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标注自己姓名。学生描述家乡地理位置,并任选一到两位其他同学家乡做对比,评价自己家乡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实践活动教学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给学生直观明了的感知,激励学生观察、调查、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利用学生参加天津市蓟县拓展训练,笔者带领学生前往蓟县实地考察,具体考察内容见下表(表1):

表1:蓟县野外考察
         我校坐落天津市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建造的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型和谐社区。她拥有低碳理念下的水循环利用模式、能源系统、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等。这里紧邻渤海,有蓟运河故道、静湖及古贝壳堤、盐碱地、滩涂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是东亚至澳大利亚之间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迁途停歇和觅食地,也是大量水鸟的越冬地。除开展教材相关课程的野外考察,我们积极拓展生态课程。组织地理社团成员学生前往汉沽大神堂海滩考察(见表2);举行了生态城《赏花识花——生态城植物观察与识别》、《生态能源——太阳能风能》、《生态城水系》等野外考察活动。

表2:汉沽大神堂海滩自然环境和鸟类生存环境考察
         利用中新生态城的旅游资源,如妈祖庙、航母公园、水魔方水上乐园、方特欢乐世界、东疆港沙滩公园、贝壳堤湿地公园、遗鸥公园等,让学生当导游,为游客解说旅游景点的情况。另举办“我爱我家乡”摄影展、渤海湾“净滩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感知家乡的变化,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实践能力。但鉴于安全等问题,目前考察活动地域范围有限,学生参与面窄。
(三)地理制作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教学资料。
         地理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性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有助于教师教具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动性。具体地理制作作业见下表(表3):
 
 
表3:初中主要地理制作作业一览表
         根据初中生认知水平,教师应多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地理制作不仅仅帮助教师收集或者制作图片、图表、照片、实验、视频等直观教具,也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的良好手段。
(四)利用多媒体、博物馆等辅助实践活动教学。
         对于教学中“到不了的远方”,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自然博物馆、热带植物园、动物园等将诸多的地理信息以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不远行”也能感受地理地域差异。
         总之,地理课程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设置的,《课程标准》以及教育教学实践都要求地理课程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遵循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易于利用等原则,将学生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用地理思维去思考所观察及实践的人地关系,关注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的本质,在地理教学中更好的落实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3.
2.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3.朱爱华.“地理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设计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11.
4.贾铁. 中学地理野外考察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地理教学.2016(8).
5.顾云中.“游戏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