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艺术进校园、入课堂意义深远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梁嘉芸
[导读]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
        梁嘉芸
        (吴川市第一中学 广东 湛江 524500)
        摘要: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其根基在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代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关键词:竹编艺术进校园;高中美术;文化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先辈留下的文化宝藏与精神财富,其也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传承这些文化也有着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教育也应该利用多种媒介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让学生能够积极关注这些历史文化,感知独特的中华文明价值。保护文化的意识从学生建立起,是对文化遗产现实意义上的传承与推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爱国精神
        我国地理面积辽阔,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与发展,正在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现代社会来说,保护非物质维护遗产也有着现实需要,一方面,能够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熏陶,另一方面,能够带动青少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学生们在校园的文化氛围里面接受知识,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都与学校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非物质文化以此走进校园能够帮助营造爱国主义氛围,让当代学生牢牢记住历史使命,从而弘扬爱国精神。
        (二)促进建设和谐校园
    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必然会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接受,表达了一种价值观上的认同。然而,当代学生的爱好常常会受到日韩、西方文化的影响,被一些娱乐产品影响价值观,现代的学生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条件下,思想态度都发生着变革。一些传统的优良美德没能得到有效发扬,取而代之的确是不当的价值观念,引起校园内不和谐事件的发生。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校园中,能够一定程度引起学生对国有文化的关注,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相信学生能继往开来,建设和谐校园氛围。
(三)传承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文化价值外,还有精神价值,其在走进校园的过程中,能够推动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公德意识,比如校园展开的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可以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还能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拥有维护我国宝贵文化遗产的意识,以史为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中国是竹文化发源地,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竹资源。早在7400年前我国祖先就利用竹子制作工艺,其中最为代表的是竹编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变化和传承,竹编工艺在编织技术、设计形态、组成纹理等方面都展现了独特的手工技法和设计创意,成为了传承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统手工艺。然而随着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逐渐趋向淡薄,民族文化美术和民间文化美术缺失变得日益严重,这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知识结构和科学精神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怎样将竹编工艺带进学校的课堂中,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文化美术,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认同感,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和美术教师充分的利用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将其变成学校的课程,这不仅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对学生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美术工艺课程上,我们通过竹编艺术进校园、入课堂的尝试,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用心感受与品鉴,学习一些民间艺术文化,达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然而现在相关美术课程开发上却存在欠缺,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活动的展开,具体有以下问题:
(一)缺乏对美术工艺课程的重视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稳步推进中,为了迎合“应试教育”,很多学科都不得已做出让步,学校长期存在“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导致美术工艺课程不受重视。而且当前美术工艺课程的难度较大,在备课上给科任老师不小的压力。比如教师在上美术鉴赏课时,学生有着不同的审美和生活环境,对待现代型与传统型的美术作品分辨能力不强,导致了学生缺乏美术兴趣,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教学。
(二)缺乏美术资源的引入
        在人教版美术《工艺》书籍里,学生看到一些手工实践活动的课程,纷纷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但是资源的缺乏,让学生只能观摩而很少可以自己动手实践,虽然学生有着学习的欲望,却没有丰富的资源加以利用。即使学生可以在课下自行收集材料制作工艺品,如风筝、服装设计等,但是也苦于高中学业压力,时间和精力不允许。竹编艺术进校园、入课堂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教师的思维定式
        自高中普遍开设工艺课程以来,很多来自师范院校的美术老师担任美术教学任务。但是,很多教师都主攻画画,对多种美术形式不够熟悉,工艺美术课程就在一定程度上给美术老师提出了挑战。我们选择竹编艺术为突破口,因为我们熟悉当地的民间艺术文化,竹编艺术能够在上课时有意识的给学生带来熟悉的民间艺术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继承并发展当地文化遗产,不同生活环境的老师也要摆脱美术的思维定式,主动改善美术课程,以特色美术教育,促进当地的文化传播。
三、利用工艺教学,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开发民间资源
在工艺鉴赏课程上,可以组织学生观摩一些竹编艺术、游戏的工艺作品,然后,由美术老师展开对工艺作品的分析,让学生逐渐了解到一些民间工艺品用到了哪些材料,对比外国的杰作有什么出色的优势,为什么一些看似不特别的工艺产品能够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在鉴赏课上,还能在比较分析中得知不同国家、民族的风俗特色、工艺制作原理。
(二)提高学生工艺制作能力
        学生对美术课程最感兴趣的环节,就是美术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在工艺教学中也离不开制作工艺的实践教学活动,高中《工艺》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借助工艺制作,灵活应用身边的材料,创造性的完成一件及以上作品的设计制作。竹编艺术资源丰富,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还能了解民风民俗,以实践行动传承工艺艺术。
(三)创新教学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还需要学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组织创新,所以,工艺教学也可以创新教学形式,对美术工艺模块的课程进行深入开发,利用地域特色,丰富教学内容。除了竹编艺术外,又比如在制作陶艺工艺时,古代劳动人民会选用一些罐、盆等土陶制品,现代人们会用到化学合成物。我们可以利用本土的粘土来制作土陶,让学生一起制作有家乡记忆的陶土作品,让成品更加有纪念价值。在制作方式上,以往的作品都是圆形的,便于摆放和应用,而在工艺课堂上,不以特定的形态来规定作品,让学生能够依据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自主制作工艺品。通过实践,学生深切感知到了现代造物工艺与古代工艺的相通之处,深刻感知工艺的发展与传承的不易,从而学会实践创新,承担起发扬民间工艺的责任,让民间工艺能够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小结
    将传统竹编工艺带进校园,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学习竹编记忆,在实践中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认识,也能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让吴川的优秀手工技艺代代相传。"非遗进校园"活动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载体,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我们不仅仅要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更要是其传承者,来促进我国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