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祥
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热水村完全小学 云南 宣威 655415
摘要:如果想要更好地建设科学课程有效课堂,就需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实施 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学观念, 积极寻找符合实际的有效课堂建设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 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能力的提 升,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浅析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应用创造性问题
引言
开展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 师需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内容进 行讲解,才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但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学校科学教师往往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因缺 少足够的专业知识,同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提升学生 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一、小学科学模型思想的培养原则
(一)自觉性原则
在科学教材中,关于科学概念、定理和运算法则 等知识都有着具体的表述。而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 想方法,它则是散落在教材的各个章节,隐藏在科学 的知识体系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模型 思想的培养,或者受到教学时长的限制将它作为一 个“软任务”挤掉。这就需要教师首先从观念上进行 革新,在思想方面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备课环 节有意识地把科学模型思想作为教学对象,把表层 的科学知识和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 的,这样才能达到培养模型思想的要求。
(二)渗透性原则
由于模型思想是蕴含在科学知识的形成、发展 和应用当中的,对于它的教学会比教授一般的科学 知识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挖 掘每个章节背后可以进行模型思想渗透的各种因 素。还应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渗透,渗透到 什么程度,形成一个总体的方案 。通过这种逐步渗 透的方式,渐渐加深学生对于模型思想的认识。 而强调渗透性并不等同于不能直接点明思想方 法,还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渗 透方式。比如,在理解掌握思想方法的明朗化阶段, 学生在运用模型思想解决科学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一 定程度的经验,此时隐藏在科学知识背后的模型思 想就会逐渐显露出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并使其产生 某种程度的领悟。这时候教师便可直接介绍和点明 模型思想,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解决科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小学科学模型思想的培养策略
(一)明确要求,分层渗透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要使学生真正有 所感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经历一个长 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隐藏在知识后 面的模型思想是从未能引起注意到产生某种程度的 领悟。当积累一定程度的经验后,模型思想便会凸 显出来,最后逐步形成运用模型进行科学思考的习 惯。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以及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分层渗透模型思想。
(二)重视应用,开展科学建模活动
课程标准中对于建立和求解科学模型的过程可 以概括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这三个 步骤,开展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对于模 型思想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真正感受到科学模型 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 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促进相 互间的交流探讨,让学生在经历模型的构思、建立以 及求解检验中逐步树立应用意识,积累解决实际问 题的经验,从而感悟模型思想的本质。
(三)科学发现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
周密的观察实践是科学课程顺利完成的基石。观就是要充 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实验对象,获取相关的各类数据。 而察就是头脑在接受到各类感官数据后,进行周密的分析、整 合,最终了解实验对象的本质。无论如何,观和察都是科学实践 中的重要步骤,需要紧紧结合在一起,让科学实践与研究能够高 效率地运行下去。一般来说,小学生都能很容易地完成观,但察 则是学生增强思维能力需要长远发展的一环。教师应全面培养学 生自主观察、探究能力,积极引领学生进行实验。
(四)在蕴含科学知识的家庭小实验锻炼能力
科学课包罗万象,并不是抽象的数字与空洞的数据。科 学与生活是紧密结合的,而课后的家庭就是学生了解科学、 掌握科学的绝佳场所。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学生在家长 的带领下开启奇妙的“科学之旅”。比如洗碗海绵会漂浮在水 池的水中,学生就会了解浮力。水壶中的水烧开,能够让学生 了解瓦特和水蒸气等概念,继而让学生联想到世界第一次工业 革命。窗户上冬天的窗花,则与冰晶的形成息息相关。家庭仿 佛一个小型实验室,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理解科学的实 际作用,并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将在家中发现 的科学现象进行总结,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丰富科学课程内 容。生活的各种平常琐碎的现象都是一个个小的科学现象,教 师与家长应共同努力,将科学实验素材进行加工、整合、总 结,让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探索。教师与家长还可以通过运用 新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总结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程的 兴趣与爱好。
(五)提供丰富直观的道具,培养学生运用多种观察 方法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与具象思维,但抽象思维较弱。 而科学课程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融入,因此教师要利用教具,让 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感受科学的魅力。比如一斤铁和一斤棉花是 否一样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两样东西带到科学课堂上, 让小学生通过观察、摸、看等方式,观察这两种物体的具体形 态与重量,找到科学规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 学生从小养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 顺序,用更加细致的观察找到事物的本质。比如桃花与樱花的 本质是什么;袋鼠为什么有口袋,它的功能是什么;羊和羊驼 有哪些区别与联系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多 搜集素材,利用新媒体资源收集相关材料制作对比图片,让学 生直观感受相似物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在联系过程中 学会对比与分析,拥有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应活跃课堂气 氛,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的与众不同,让课程更加生动。学生 通过积极实验,有所领悟与体会。有的学生还在实验中灵光闪 现,有所创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耐心听他们的描述, 并鼓励他们将想法付诸实践,师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促使 学生畅所欲言,其科学探索实践能力再上新台阶。科学模型是指用科学的语言和方法来描述现实 对象数量规律的一种科学结构。也就是说,科学模 型构建了科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在小学阶段,数 学概念、公式、数量关系、图形和图表等都可以看作 是科学模型,而模型思想的形成正是蕴含在建立和 求解这些科学模型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模型思 想的培养应重点突出如何用知识和方法建立模型, 以及如何用模型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 过程中,可以逐步帮助学生感悟科学与现实的联系, 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科学教学的方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内容丰富 且多种多样。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教学指导思想,创新 科学课程内容;运用实验、新媒体技术等手段提升学生对科学 课程的兴趣;增设多种教学环节,为小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和 谐的科学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孙洪波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9):169.
[2]张洁,文湘君 . 试论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的有效教 学 [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8,15(1):77-84.
[3]李猛,王佳,玄兆坤.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 问题及对策 〔J〕. 基础教育研究,2017 ( 21) : 76.
[4]龚光军. 高中生物理学习 “习得性无助”现 象分析 〔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 10) : 15 - 16.
[5]胡继飞. 我国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探微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 ( 6)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