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菲娜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527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学校不仅仅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教学,还尤为注重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期望促进其全面发展。现阶段,音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日渐凸显,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合唱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深化。基于此,本文就中小学合唱排练进行重点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程;合唱教学;排练方法
合唱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现在其中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大,合唱教学成为了各校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之一。但在实际进行合唱教学或合唱排练时,教师往往面临音准、节奏、音色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影响着合唱教学或合唱排练活动的顺利开展。本人作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浮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星海音乐学院社会音乐通俗唱法高级教师、云浮市文化馆合唱团副团长、云浮市第一小学竹娃合唱团指挥,已经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一定的合唱教学心得,特此论述,望与同行共勉。
一、关于合唱姿势的训练
选择良好的姿势进行歌唱,能够直接确保歌唱过程中呼吸的通畅、发声的正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姿势的训练。在平时的排练过程中,我极为重视学生在进行歌唱时的姿势,要求学生在歌唱时保持正确的姿势:上体自然挺直、下巴微收、脸部肌肉放松且略带微笑;双脚呈小幅度分开站立、身体重心要落在双腿上、保障脚跟虚而脚尖实[1]。任何训练都无法一蹴而就,因此,我会在实际的合唱训练过程中,运用手势、肢体语言以及脸部表情来提醒学生注重自己的姿势,长此以往,不仅大幅度提供了排练效率、收获了良好的效果,还有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
二、关于学生音准的训练
音乐与噪音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音乐是有音高的声音,音高则与音准具有紧密的联系,对于合唱而言,音准所发挥的作用则更为重要。关于合唱的音准训练,简单而言就是两个字:“听”与“唱”。首先,教师需要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听多唱,进而树立起音准这一概念。以此整体化提升整个合唱团的音准。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先让学生进行听,再鼓励其进行跟唱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听”、“唱”的机会。其次,教师需要关注合唱团中个别特殊学生的音准,尤其是因平时不良演唱习惯所导致出现音准问题的学生。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在歌唱的过程中,用心听音乐、听别人的声音以及听自己的声音。针对因发声方法不对导致发音不准的学生,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科学发声方法,从而有效避免假性五音不全现象的产生。另外,合唱往往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与其他声部进行合唱时,容易出现跑调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双音或者和弦的训练或者采用直接截取作品中的某个字或词的和声来进行单一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逐步将字或词扩展到词句,从而慢慢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除此之外,在中小学生的合唱排练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变声期的训练,即需要尽可能减少声带和声门负荷,以此达到护嗓的目的。
我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尤为注重气息锻炼,即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变声期学生进行训练:一是注意吸气量的控制;二是均衡呼气与发声,做到声止气末尽;三是保持呼吸与演唱节奏相协调。由于合唱中存在多种类型的音准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排练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分析其存在的音准问题类别,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于节奏及咬字方面的训练
对于合唱来讲,为了追求统一性,需要对所有合唱作品的咬字吐字以及节奏具有特殊要求。在咬字吐字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音头进行训练,通过保障音头的整齐进而确保咬字的整齐,以此实现整个合唱作品的统一。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咬字具有如下要求:保障咬字后的口型和声音保持在音腹之上;在进行下一字之前需要收好前一字的音尾。咬字吐字的准确性与清晰性能够有效保障合唱统一、声音协调的关键。因此,我往往采用朗读练习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咬字吐字,学生通过歌词的朗读,能够在练习咬字的同时充分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在节奏感方面,为了保障各声部的有效配合,需要教师注重节奏训练过程中,可以先从平稳节奏进行训练,针对不同时值、不同节奏,进行由简到繁、由单声部到多声部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度,进而保障合唱的顺利进行[2]。
四、关于情感方面的训练
一部较为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往往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情感,歌曲合唱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更是最大程度上体现了音乐作品的感情,因此,学生在进行合唱排练时,不仅需要学好合唱技巧,还需要学会用心去感受作品、表达作品,真正体现出歌曲的内涵。例如,我在2018年6月带队指挥云城区宣教系统参加区、市宣传部组织的“唱红歌颂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红歌大赛时,通过向学生播放红歌、讲解这一时期的英雄事迹以及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共产党相关电影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情怀,从而促使学生在合唱中流露强烈的情感,最终在大赛中荣获金奖。
五、关于表演形式方面的训练
中小学阶段的合唱与专业的合唱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中小学合唱为了掩盖声音的不足,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弥补,例如:动作队形、道具、乐器伴奏、表演等[3]。教师应引导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编排符合作品表达内容且极易操控的动作来丰富作品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作品或动作队形的需要进行相关道具的使用,若有条件,则还可以加入其他乐器,如小提琴、琵琶或者打击乐等。科学合理地在表演形式上下功夫,能够有效提高合唱表演的成效,例如我曾在2018年指导本地原创作品《擂茶粥》、《幸福的家园》小合唱表演,参加广东省群众艺术少儿花会云浮赛区分别荣获金、银奖;在参加2019年百歌颂中华小合唱表演荣获一等奖。
总结:
综上所述,合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蕴含广博精深的学问,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造、研究,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对于合唱的兴趣,提升中小学合唱排练的成效,从而促进合唱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晓玲. 浅谈如何开展中小学合唱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 000(008):P.237-237.
[2]杨庆瑜. 浅谈中小学班级合唱的训练[J]. 通俗歌曲, 2017.
[3]张琳. 浅谈中小学生合唱训练的方法[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2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