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春华
湖南省凤凰县千工坪九年制学校 湖南省凤凰县416200
摘要:本文主要从观之以心、灌之以爱、晓之以理、容之以德、动之以情这五各方面论述小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
关键词:用心、关爱、以理服人、包容、尊重。
《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崭新的灵魂起初都是纯净、善良的。一个人最终的好坏取决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及其环境中能够起引导作用的人。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与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指路明灯。只有在二者之间的正确引导下他们才能树立健全人格。然而,迫于生活压力,大部分父母忙碌于工作之中,因此并没有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身处于校园中,受到的引导自然而然的更多的是来源于教师。综上所述,学生道德养成的重担便落在了教师的肩上。对于教师而言,应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本文将从以下五各方面进行论述:
1观之以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生的性格各异,道德素质水平高低不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程度其实并不难,只要用心观察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学生的言谈举止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他们的道德素养。例如:同学摔倒时,围观者不是帮扶而是讥笑;见到身边有散落的垃圾时,不是顺手捡掉而是视若无睹;见同学步入歧途,不是劝解而是鼓励;得到了同学的帮助,不是感激而是冷漠;与同学相处时,不是和睦友善而是出口成脏,随意辱骂见到老师迎面而来时,不是亲切地问好而是迅速地逃跑;犯错时不是主动认错而是撒谎逃避;上交作业时,对老师不是恭敬地请求而是粗鲁地拍打等等。小学生思想单纯,不谙世事,极容易亦步亦趋。例如:本班一个学生曾携玩具枪来校,在教室内用塑料子弹随意射击他人,随后又在教室内燃放爆竹,个别学生也跟着效仿,不惜翻墙出校买爆竹,最后对班级、校园造成不良影响;一些成绩优异,温顺乖巧的学生在个别同学的怂恿下多次未经允许私自逃课、离校;一些老实本分的学生在个别群体的壮大下也鼓起胆量跟风似的一起起哄、犯事等等恶劣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日常行为举止无不体现着学生道德素质的低下与缺失。
2灌之以爱
每个学生犹如一颗颗小树苗,老师应该用爱去灌溉,促使其在洒满阳光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由于各种家庭原因,单亲、孤儿、留守儿童剧增,普遍出现“缺爱”现象。一些学生思想偏激,情感匮乏,甚至做出很多危险事情。例如:因得不到父母关爱而自我摧残;因父母离异而孤僻冷漠;因父母的责骂殴打而思想偏激。本班一位十一岁的学生曾在犯错后说过一句令人震惊的话:“我死了都没什么记挂的,反正也没人爱我。”因父母的离异,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了如此消极的思想观念。如今这种因缺爱而变得偏激、消极的学生数不胜数。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就像学生的另一个父母,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懂得爱自己的“孩子”,用爱包裹他们,在生活和心理上对其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开导,关注每一个细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学会获得安全感从而开始信赖。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实现课文的价值,如:爱家人、爱朋友、爱动植物等文章。从作家的文章中体会爱,学会爱。例如:在《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中,先了解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再让学生进行深刻反思,回顾并分享自己最为感动或懊悔的事,感受父母无私的爱,从而唤醒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爱”。
除此之外,可围绕“爱”,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准备后再自由发言,交流分享对于爱的理解及事件,这不仅能让懵懂的心灵感受爱、懂得爱,还能建立同学之间的友爱,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收获快乐的童年。
3晓之以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文规定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但时至今日,体罚的现象在一些学校仍时有发生。野蛮的鞭子永远无法使人真正臣服。“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在教育学生生时要学会用简单易懂的道理去说服学生,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打骂。打骂不仅无法让事情好转,反而会变得更糟。教师应借助生活事例耐心地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从而改正错误。当学生犯错时,比起责骂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如,本班学生曾站在楼上朝楼下扫地的同学吐口水、扔鞋子。
得知后本人对其并没有进行任何体罚,而是平心静气地了解原委,让其换位思考,将心比心,通过讲道理让其明白这样行事的错误性,最终自觉的改正了错误并不再犯;寒冬将至,一位老人长途跋涉来校送棉被,不料却被孙儿拒之门外,该生还愤怒道:“我不要,太丢人了,扔掉算了!”该生无知的行为令人气愤,正需要教师用心与其进行心理沟通,通过一番引导,该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终欣然接受了老人送来的棉被。只要耐心讲解,说明事理,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前应该通过仔细思考,虑及后果,顾及家人。学生受教师影响而懂理,在生活中也能学会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暴制暴。
4容之以德
古语云:“以德服人,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为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对待学生最基本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一视同仁,以德之心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如:不与学生计较;不随意辱骂、殴打;不刻意嘲讽、挖苦;不区别对待优差生、贫富生;不轻视智力、身体残缺生。教学相长,以德之心坦然接受学生意见。如:《酿》一文中记叙的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一位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知错就改的坦诚品格。作为教师都应该通情达理,具备宽广的胸襟,包容、尊重、知错能改不仅是学生该做,教师也不例外。只有教师树立了好的榜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效仿,最终形成良好的品德。
5动之以情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利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的心理其实和大人是相似的,基本心理反应已经和大人一样了。都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成功则喜,失败则沮丧;被尊重则欣然,被鄙视则恼怒;自由自在就舒服,被限制则烦恼;喜欢顺利,不喜欢挫折;心里烦躁则容易反叛。了解心理特征,对症下药,教师需要做的是:注意鼓励与批评;不要逼迫学生;不要给学生太多限制;培养学生兴趣;正确看待学生的情绪等。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取决于心灵的触动,一次的触动远比十次的打骂更有效。例如:我校三年级一位学生天生智力残缺,孤僻的性格从不说半句话,所有任课教师都以为她是个奇怪的女孩。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她总是被安排在最后一排,无人问津。直到张老师的出现,她开始改变了,见到张老师她总会欣喜地打招呼,脸上洋溢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谈及此事张老师说道:“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说话的,只有愿不愿说的。她之前总是被忽视,没有人在意她,欣赏她,因此变得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她总喜欢在课堂上画画,对于这个行为我从不会限制,课后我会仔细欣赏她的画,然后夸赞一番,久而久之,她开始变得自信起来。所以我认为她并不奇怪,是大家奇异的眼光导致了她的自我封闭。”小女孩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所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没有坏孩子,只有缺爱的孩子。面对类似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尊重,给予更多爱的关注,用真情实意去触动、感化。
6结语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学生通过在校园中的学习与教化,能够形成美好的品行。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本身就是一面镜子,是学生心目中一尊神圣偶像,教师的一招一势,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应严格要求自身,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给予学生更多的正能量。教育教学中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关爱,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海洋,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宋)朱熹辑(清)高愈注 沈元起译.小学集注[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2)
[2]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4).
[3]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