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品鉴师 ——文章不厌百回改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朱晓寒
[导读] 如何让小学中年级学生爱上习作,笔者经过几年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朱晓寒
        合肥市瑶海区行知学校 安徽 合肥 230011
        摘要:如何让小学中年级学生爱上习作,笔者经过几年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首先,让学生在动笔写作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让他们在写作前便展开了头脑风暴活动,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其次,在批改环节,采取“三步走”的策略,相互品读-品评-品析。学生评析完后,还要用铅笔写评语,写评语对于学生而言无异于又一次头脑风暴。评语中既要指出习作中的优点,又要点出不足之处,同时还要提出自己的建议,争做优秀品鉴师。最后,将品鉴师评出的优秀习作,在班上朗读并公布于优秀习作栏,供其他同学欣赏借鉴。优秀习作的小作者被称为写作小达人,优秀批阅者被评为优秀品鉴师,并在荣誉栏公布名单,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轻松松爱上习作。
        关键词:习作,互评,品读,品评,品析
        一、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学生当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作文,小学中年级称为习作。如何让学生不怕反而爱上习作呢?笔者进行了思考,《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评析作文可以互评,他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既然有多种形式的评价,那为何不进行尝试呢?笔者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于是对于不同文体的作文,笔者采取了不同的评析要求,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那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乐做巧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动笔写作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讨论中,关于在如何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等方面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学习。
        其次,待作文本收上来后,笔者迅速浏览学生的习作,一看字数够不够,字数不足者退回重写;二看有无错别字;三看语句是否通顺;四看标点使用是否正确。老师不做批改,只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与写作水平。
        接下来将学生的作文本打乱发到不同学生手中,保证学生拿不到自己的作文本,这是互改的前提。
        二、品读
        叶圣陶在《谈文章的修改》中指出:“写后就改,改后再写,高频的实践就是养成习惯的最佳方法。”[]
        品读的要求:第一遍,认真朗读,读是前提;第二遍默读,著名教育家于永正先生曾说“叶圣陶、老舍改作文,就是‘再念、再念、再念’。念三遍吗?不是的,是指反复念。一念就会发现作文的毛病”。[]同时拿出铅笔,再次仔细认真阅读后圈出错别字,找出使用不规范的标点符号和病句,把有问题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识出来,这样学生在誊写作文时,便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此环节同学们可以就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评
        再次阅读这篇习作,用波浪线圈画出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并在旁边做做批注,写清楚好在哪里,比方说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可以在文章末尾写出你的建议;最后在批语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四、品析
        用欣赏的眼光再次品读这篇文章,由于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差异不大,他们对作文的评析能力也大同小异,所以由他们推荐上来的习作,一般而言,都是出自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之手。接着,将同学们评出的优秀习作,由批阅者在班上朗读,优秀习作的小作者被称为写作小达人,若是故事类的文章,如故事新编,在前面的基础上,我还会增加一项竞选编剧大王。当学生读完作品后,其他学生投票选举,得票最高者为特等奖,另外,设置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被学生推荐选中的其他作品为三等奖,每名获奖者都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卡,并且这些获奖者的名字都被列入这一期的小达人名单,他们的优秀习作将在优秀习作栏展示,供其他同学欣赏借鉴。而批阅者被称为品鉴师,优秀的品鉴师也会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目,可以在笔者处抽奖,奖品分为三个等次。其实,同学们并不在乎奖品是什么,他们和笔者一样是享受批改习作的过程。而相互批改,相互学习就是在枯燥学习中的一大乐趣,同学们相互分享思想,相互启发,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知识相互点燃,学习的欲望就会愈演越烈。由于部分学生在习作课上得到了表扬与鼓励,他们写习作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同学得到了替代强化,他们的习作热情高涨,习作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更上一层楼。


        五、总评
        虽然同学们的习作经过了“三步走”而“面目全非”,但我还不放过,“文章不厌百回改”嘛,同学们在拿到自己的习作本后,要再次像批改其他同学的习作那样批改自己的文章,同时对比其他同学的批语,如果感觉其他同学批改的有不妥之处,可以找批改者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正向于永正先生所言“通过互动、交流、碰撞,以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建构、生成一些新的认识。”[]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二次创作中萌发了新的想法与认识,写作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课标》明确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还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待同学们认真查阅自己的习作,并认真修改誊写后,笔者还要再仔细阅读每一篇习作与同学们的批语。有些同学确实把批语写得很中肯,笔者便直接用红笔加上同意某某同学的观点几个大字;倘若有些批语不够完美,笔者便会再加上几句,力求使学生明白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学生在批改习作时,如出现了病句或者是错别字时,笔者会与品鉴师一起商讨,进行“面批”。学生在互改、自改、“面批”中,都是在锻炼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这样既增加了他们写习作的信心,又能锻炼他们的能力,随之他们会越来越喜欢习作,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六、展示
        最后,笔者将优秀品鉴师推荐上来的优秀习作张贴于优秀作品栏进行展示,同时,写作小达人与优秀品鉴师的名单同样进行展示,这既是对写作小达人与批阅者的正面鼓励与鞭策,也是对其他同学的边策。受到鼓励的同学会更加努力,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写作兴趣。
        总之,“修改文章不是什么调虫小计,其实就是修改思想。同时,我们还希望大家坚持,把修改放在当堂进行。写后就改,改时多与人商讨,分享,不断反思,这正是我们最期盼的。也只有这样,才会带来提升改,改才会让人感觉有效。”[]笔者便是让品鉴师在课堂上品鉴其他同学作品的,这样保证了品鉴的效果。
        著名青年语文教师何捷也曾说“一线老师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家也知道,文章,永远没有真正写完的时候。每一次的写就,紧接而来的就是修改。修改也是一种写。于是,反复循环,文章越改越好。”[]
        于是,笔者在让学生互改中,乐做品鉴师,轻松爱上习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2] 叶圣陶 《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11
        [3] 于永正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4] 何捷  《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50问》123页,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8.10
        [5]赵小僮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②叶圣陶 《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174页,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11
③于永正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83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④于永正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Ⅱ<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卷>》232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3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7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
⑦叶圣陶 《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174页,北京:开明出版社,2017.11
⑧何捷 《何捷老师的生动语文50问》123页,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