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予 沈锋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12300
[摘 要]近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学生核心素养相关内容,我校结合地域特色,融合产业发展与人才规格对学生各类素养的需求,构建了“1+N+X”校本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学生核心素养 人才培养 校本课程体系
“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于质量与内涵,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的通知》、《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政策和部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面对新的发展和挑战。
一、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背景
1.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的对接有待更紧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教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瞄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三五”期间,上虞主导产业将朝着高端制造产业群、绿色环保产业群、现代商贸产业群、智能建筑产业群四个千亿级产业群方向发展,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信息化、低碳化、个性化发展,我校的建筑、机电、旅游服务、会计等主干专业与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接。
2.育人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落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方向的关键。“以人为本、多元选择、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还需广泛宣传、认真落实,创新中职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等需加大推进力度,要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别要高度重视、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大赛成绩,力争实现省级以上竞赛成绩新突破,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1+N+X”的校本课程体系,深化育人途径
1.构建“1+N+X”的校本课程体系
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以多课程选择为原则,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选修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1+N+X”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其中“1+N+X”中“1”代表专业核心课程,“N”代表专业方向,“X”代表兴趣特长和自由选修课程。
(1)建立四大层次选择性课程开发机制。按学生进行专业体验、专业选择、专业方向、精学专业四个层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课程体系的优化。
(2)构建基于岗位能力选择性课程体系。选择性课程体系对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构建“认识实践、基本技能、专业能力、综合岗位能力”四个环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体系。
(3)编制科学合理专业选择性课程标准。
对照国家专业课程体系标准,结合区域内专业对应行业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选择性课程标准体系,为此通过调研、解析,对具体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重新进行了论证和编制,确定了各专业的课程标准和实训大纲,同时优化了教学内容。
(4)编写制作校本特色教材和精品课程。围绕学生的多元选择,构建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不断研究和开发自选课程模块,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建设。
2.开展“三大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
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为此学校积极开展专业和企业相融合、教学与生产相融合、教师和技师相融合“三融合”项目化教学,推进选择的发展,保证选择的质量。
(1)在选择性课程体系下,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积极开展“理实一体”、“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研究、培训、学习活动。
(2)根据不同专业及学科教学要求,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积极实践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通过优质课评比、示范课展示、说课比赛、微课制作等形式将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
三、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了“1+N+X”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
全年共开设选修课97门,新增12门,与企业对接,新增企业课程3门;开发校本教材12本,获市级优秀选修课校本教材4本,开发精品课程8门,获市级精品课程2门。
实践教学比例超过60%,学生技能得到加强,毕业生中级工合格率达97.6%,学生竞赛成绩进步明显,2019年学生技能竞赛成绩特出,建筑测量获全国一等奖,零件测量获全国机械行业协会一等奖2 人,省会计沙盘竞赛二等奖4人,国际青年厨师挑战赛银奖2人,省第二届点心小吃展评会金奖2人,“妙道杯”省会计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市第一名3项,二等奖11项
2.构建了“三大融合”项目化教学模式,深化课程实施
开展校内外创新课堂教学培训本学年共参加省级培训(含提升工程培训)共67人次;区高中段教师(含专业课教师)共培训211人次,开设青年教师汇报课、名优教师展示课、区级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观摩43节,促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2018年教师获全国说课二等奖1人,教学设计省一等奖5人,课件省一等奖5项,论文省一等奖2项,市优质课一等奖1人,教师教学能力比武一等奖1人。
3.推进“五维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适合学生发展。
构建学生、教师、企业、政府、社会共同组成五维多元的评价体系,围绕专业核心技能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逐步健全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1)建立不同层次的教师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教研组建设等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课程建设的评价、教研组建设的评价。各项评估结束后,学校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
(2)完善了《学校多元学生评价方案》,围绕专业核心技能考核,关注过程,重视素养。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试相结合,行业企业与校内教师考核相结合, 2019年进行技能鉴定近3000人次,对烹饪、酒店、机械等专业800多名学生开展校企双主体评价,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立宏. 课程自信:让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优势.《中国教师报》2019.12.25
[2] 杨云香.《绿洲文明》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课程教育研究》.2019.06
[3] 邵小玲.谈园本课程内容的开发与优化探索.《才智》. 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