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李明辉
[导读]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环境中,我国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李明辉
        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中心小学
        前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环境中,我国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在这一前提下,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观念逐渐展现出了一定的弊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发的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以及技巧,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阶段,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创新教学方法,不能一味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而是应该有方向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借此有效发散学生的独立思考思维。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之上。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的数学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学生真正养成数学思维之后,不管在什么时候,学生都可以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困难,顺利的将问题解决。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学生在面对鸡兔同笼的问题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题目中给出头和腿的总和,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计算鸡的数目和兔子的数目。首先学生需要考虑的就是一只鸡和一只兔子一共有多少条腿和多少头,然后再进行假设和列方程求解。学生在拥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之后,不不管在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时,读能够十分从容。
        (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思想就是: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爱教学过程中可有通过现实中的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也正是因为这样,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数学问题。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方面来考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去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进行培养。小学生由于年纪的原因,在很多方面仍然处于空白的状态,无法和成年人进行比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加应该考虑到这位问题。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计算买东西的题目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这样的问题来解决。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就也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箱阩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一)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师生授受的教学手段。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学生需要以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自身对于知识只有被迫接受的权利,却没有主动探索的权利。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较多教师的抵触。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是教师们新的教学任务。在小学阶段,兴趣是会推动学生进步的主要动力,思考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思考,如果学生不会思考,那么自然就无法真正的掌握知识。所以,教师若想要有效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就需要以兴趣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简单的小游戏。比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的卡片。在卡片中,写下100以内的随机数字,也可以穿插一些不同的计算符号。在课堂上,当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卡片随机的分发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绕着教室转圈。在转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喊出一个数字。当学生听到这个数字后,需要快速的做出反应,找到一些运算符号的同学以及其他数字的同学,与其组成小组。组成小组学生身上所携带的数字以及符号相互运算后,应该能够得出教师所讲的那个数字。最后游戏胜利的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一朵小红花。

这一游戏的开展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学生的年龄偏低,自身的学习经验也并不丰富。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单刀直入的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那么很容易就会让小学生形成较高的学习压力。所以,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循序渐进地切入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任务。
        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处理一道数学问题时,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要观察,观察题干中的信息,找出有价值的条件,然后才能够有方向的去思考,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直接告知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性质、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那么学生即便能够在课堂上快速的对知识形成掌握,能够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但是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也很容易就会忘记这些知识。所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观察,通过观察来推理两种图形之间的区别。在观察完毕后,教师可以荀恩学生,你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比如有的学生会说我用尺子测量过、有的学生会说我把两个图形剪下来对比过、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学生能够得到统一的答案,在自主推理的过程中,有效增强了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鼓励学生不断的思考质疑
   思考可以推动学生进步。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已经能够得到一定的激发,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可以进一步的创新教学观念,多多的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例如,在讲解“重量单位”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有些学生可能无法区分公斤与斤、千克与克之间的区别。当教师在讲完基本教学内容后,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1000公斤的铁和1000公斤的棉花哪一个更重?100克的大米和10千克的大米哪一个更重?让学生能够在不断质疑、不断推理的过程中,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通过鼓励学生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信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家长和教师都十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一旦学生的成绩不好,家长就会批评他们。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是没有好好学习,要更加严格的要求他们。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或许说这个方法对一部分的孩子管用,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孩子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对于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心里是不能接受这样的方式的。与此相反,表扬可以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但是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
        首先,教师在表扬一个学生的时候不要将他和另一个学生进行对比,而是让他自己和自己进行比较。对比之前的自己,他是不是有了进步,还有什么方面的问题没有改进,是否已经熟练的掌握知识点等等。实际上每一个学生在来到学生的时候都是平等的,不需要和其他人进行对比。如果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成长档案,帮助学生记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一些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在和学生相处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其次教师要做到真心诚意的去表扬,也就是一定要真正看到学生身上进步的地方,而不是盲目的和他人进行对比。如果长期和其他人进行对比,学生就很容易会产生“超越”的心理,会下意识的和比自己好的人进行竞争。在这样的非良性竞争中,往往能力不足的人很容易受到伤害和影响,生活会变的越来越累,最终出问题的还是他们自己。
结论: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重点开展的一项任务。在此期间,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已然无法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所以,其自身需要做好相对应的教学创新,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多多的鼓励学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技巧,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有效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