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易智敏
[导读] 现阶段,社会对高校就业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由于就业评价要素的复杂性,
        易智敏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304
        摘要:现阶段,社会对高校就业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由于就业评价要素的复杂性,现有的相关指标评价体系并不完善,需要结合现状做出改进。本文在分析就业质量评价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高校就业质量评价的不足与缺陷,指出了评价的基本原则,并从评价要素与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以期为就业质量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推动就业质量提升,一直以来都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而且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就业质量已成为高校办学育人实力及信誉度的重要参考。通过开展就业质量评价,更有助于把握就业动态,也能为高校转变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带来影响。而由于评价要素的复杂性,再加上就业形势不确定性,使得现有的指标评价体系丧失部分效力,将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本文将结合就业评价的现状,探讨如何构建更为完善的就业指标评价体系,下面将就此展开详述。
一、就业质量评价的内涵
        为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和判断,得出可信、可靠的评价结果。在进行就业质量评价时,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是学生对于工作的适应性和实际报酬;然后是从就业范围和层次进行考虑,主要是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的满意程度。结合上述因此进行量化,就会形成一份比较完整的就业质量评价。就业质量和评价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大量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内容涉及到就业分析、前景发展和企业状况等方面,一些比较常见的质量评价指标有工作薪资和工作满意度等。但是大部分报告分析不够透彻,更多的是体现出高校办学特点和成就,就业分析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因此最后得出的就业评价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有关部门和高校对于就业质量评价这一方面的工作应当引起重视,尊重客观事实,深入分析就业实际状况,为学生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后续社会就业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不足之处
        通过对当前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就业质量指标,具有明显的高校间的差异性。其中比较常见的参考指标有工作收入、福利制度、用人单位资质、专业要求、工作地区和劳动环境等。指标分布呈现出分散状的特点,部分高校甚至不会使用其中的一些重要指标来进行评价,不利于构造一个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很难对社会和学生等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其中一些高校过分注重招生情况和就业率,一味宣传‘良性’指标,一些不利于招生的‘不良’指标刻意忽略甚至被修改,这就导致就业质量报告缺乏真实性,严重影响了质量评价体系的可信度。同时,很多高效的就业质量报告不够全面,不能很好的与社会实际状况相结合,而社会也很难起到一个监管作用。在进行就业统计时,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大量观察法,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很难抓住问题重点,分析不够合理,在此基础上得到的就业质量评价结果,往往很难满足学生及家长对就业的实际需求,也不能有效指导高校人才培养。
三、构建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具体如下:一是要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为确保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性,一定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并且要注重就业质量不同评价指标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得到相对全面且合理的就业质量评估结果。二是要把握好定量与定性评价的关系。在进行就业评价时,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很难保证量化的全面性,需要进行适量的定性分析。针对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建立相对应的权重值,充分发挥定性和定量评价的优势,保证就业质量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三是要兼具可比性与通用性,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适用性,分析不同高校的就业质量,应当保证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可以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四是要有可操作性和独立性,在进行评价时往往需要选择一个相同的分类基准,同时各指标应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减少彼此之间的干扰。为了提高评价效率,应当优先选择合理简便的评价方法,避免评价指标过多,同时保证指标评价依据的易获取性,提高就业质量评价工作的实施效率。


四、就业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应结合高校学生就业现状,科学的筛选评价要素,并掌握合适的评价方法,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评价要素
        在进行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时,需细化其评价要素,主要包含:首先是个体要素,以实际就业状况为研究对象,主要涉及其就业行业、地域的分布情况,再就是所就业单位的性质,能够从侧面掌握就业的趋势,也能结合国家政策,给予大学生就业方向予以适当的指导,除此之外,还要研究学生个体的薪酬状况、工作条件、职业发展等内容,全方位的获取学生就业资料。其次是学校要素,需结合实际就业情况,来具体评价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分析其在目标、定位的合理性。再次是用人单位要素,也就是由高校毕业生的接收单位,给出其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表现,可用作就业评价的重要依据。最后是社会要素,也就是从社会共识与认可的角度,分析高校毕业生培养成效,还可以是专业机构的评价结果。此外,家庭要素,这也是就业评价绕不开的一环,尽管说家庭在就业评价上存在期望过大的情况,而且不同家庭评价的差异性明显,但其评价结果仍具有参考价值。
        (二)评价方法
        (1)主客观要素相结合
        尽管说各类评价要素,在就业指标评价体系中表现有明确的区分,然而各评价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许多就业评价的类目,本身具有关联性,以薪酬为例,其作为客观要素,通常与个体就业满意度指标有直接联系。也就是说,通过融合分析就业评价的主客观要素,才能获取不同维度的就业状况,也使得就业质量评价内容更为可信与完整。
        (2)定性与定量要素互为补充
        对于就业质量评价而言,很难单从定量或定性的角度给出评价结果,要明确其间的内在联系。经上述分析可知,就业质量评价要素的构成复杂,不仅包括就业状况、职业发展等定性的内容,还包括就业满意度、薪酬等可量化的指标。若单独拿来用于就业质量评价,均会因其局限性而使评价失真,为此要将两者形成互补的关系。通过有效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价,可以使就业质量评价兼具逻辑与数据支撑,更大限度保障就业评价本身的科学性。
        (3)交叉应用宏观与微观要素
        单从就业角度分析,其宏观层面关系社会民生及国家发展,而在微观层面则影响着毕业生自身发展,为此在进行就业质量评价时,应当交叉应用宏观与微观要素。宏观的评价,有助于掌握就业市场发展规律,更好的引导高校就业指导策略,帮助实现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就业。微观评价要素,可更为深入了解就业体会,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历程。通过综合运用宏微观评价,能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进而使就业质量评价更具指导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就业形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而为更为高效、准确的进行就业质量评价,应当以毕业生为核心,综合运用各类评价要素,保证指标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不存在定式,要随就业形势、理念、社会需求等作出改变,持续完善相关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发挥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应有效力。
参考文献:
[1]吴新中,董仕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要素及体系建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04):140-144.
[2]宋丽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5):118-121.
[3]王艳伟,李永能,黄宜,刘鲁峰,张东艳,王长伟.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六个维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02):87-90.
[4]周晓东.国内外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