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玉菊 杨智娟
保山市永昌小学 678000
【摘要】:小学数学生态化家庭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促进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教育中,作业设计仍被一线教师所忽视,它的设计往往残留着再现式的影子。本文针对当前数学作业的“非生态化”现状,提出生态化的家庭作业设计理念与策略,以促进作业设计趋向“最优”、“高效”、“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态化 家庭作业设计
现在的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是我们中国式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探索提高作业质量与效率的有效作业设计,成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创新知识相结合的一种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作业。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生态化家庭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尝试型生态化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思”中做
尝试性家庭作业可以看作预习性作业,是通过学生自学教材,查阅资
料,初步掌握学习内容,完成一定的练习。如: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让学生自己剪、折,说出对轴对称图形有哪些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实践动手练习,让学生了解到:①对折后折痕就是对称轴;②对称轴到对称点的距离相等。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培养钻研精神。
二、设计童趣型生态化家庭作业,让学生在“乐”中做
设计这种家庭作业应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具
有童趣性的数学家庭作业。如,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互动,孩子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家长根据这个分数说出一个和它大小相等的分数,让孩子判断对错,或家长说一个分数,孩子说出一个与之相等的分数。学习了圆面积后,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圆形物体的面积,学生积极性较高,与家长共同讨论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面要设计成圆形的。这样把作业寓于有趣的“玩”中, “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也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
三、设计实践型生态化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行”中做
这是一种体验性学习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现
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让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在与生活实际的对接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实践过程中的“温故”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知。如: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学校决定这个暑假搞一次夏令营活动,准备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30元买本组的零食。下面是我去超市看到的一些食品的单价:雪碧4元;饼干2元;面包2元;火腿肠12元;苹果1元:土豆片1元……。
既要让本组的同学吃得饱,又要吃得好,你准备怎样买?看哪一小组安排得最合理?这样的作业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数学作业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灵魂,不仅达到了练习的目的,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设计综合型生态化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趣”中做
小学数学生态化家庭作业设计追求联系性,设计时应树立一个教育观,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性运用。就象在“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去德克士店调查:每天有多少人进店消费?消费者的年龄阶段?人流量最多的是什么时候?如果给每人一个消费范围,计算一下,德克士店每天的收入。然后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感受,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喜欢去德克士吃东西?写一份体会或者写一篇关于消费问题的作文。这种作业设计可以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性。无意中也把数学作业和语文作业相结合在一起。这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社会的主人。
五、设计自选型生态化家庭作业,让学生全面发展
从学生方面考虑,作业设计要“因人施设”,既要照顾到潜能生和中等
生,同时又要满足优秀生的需要,让学潜能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避免作业一刀切的现象。以“圆的面积”一节为例,可以设计如下的家庭作业:(1)老师家要修一个半径为2米的花坛,请同学们帮老师算出它的面积。(2)老师家的花坛直径4米,请求出它的面积。(3)老师家花坛周长14.56米,求它的面积。(4)一头小牛被主人用4米长的绳子拴在一棵大树下。小牛想:哇!这么多青草,太好了,我一定把它全部吃光。请问小牛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草? 这种作业,极有“人情味”,尊重了学生的权利,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保证不同的人学习不同价值的数学。
六、设计游戏型生态化家庭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做
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选取学生最为熟悉的内容为素材,来编制数学游戏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比如学生很喜欢玩飞行棋,它涉及到数数、计算、方位、决策、估算等问题。我们可以做这样做:
(一)自己设计一张棋谱。
(二)自己制作一个骰子,使两颗骰子掷出来的点数尽可能丰富;
(三)自己设计游戏规则,还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卡片。
像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就很感兴趣,很乐意去完成。
总之,学生数学生态化家庭作业的设计应突出层次性、尝试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获得巩固训练的同时,也要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使所有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达到“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孟丽波. 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J].教育研究,2009(4)
[2]吴福林.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出版社,2009(10)
[3]赵鑫.中小学协商式课外作业研究[C].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