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广生
陵德州市陵城区第一中学 山东德州253500
摘要: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素质教育的不断倡导使得一线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以及语文技能,还要对学生采取相应的德育教育措施。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素质教育相关要求,教师应当积极传授高中生语文知识,并重视培养学生情操,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科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有利于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为学生学习及生活作为正确的引导。语文是高中基础性学科,其中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因此,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工作有据可依。
1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1.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必须要将语文教学知识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教育,享受丰富的情感体验。
1.2兼任班主任的工作要求
相当一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还承担着班主任一职,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完成相应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还要进行班级管理。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在形成自我意识,且产生了一定的逆反心理。语文教师在履行班主任职责,实施班级管理的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只有通过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并辅助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才能够达成班级管理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3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德育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仅蕴含着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及美好的情感,还蕴含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对于基层百姓的疾苦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这些语文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的强烈情感与德育教育有着高度的契合度。所以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将会产生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策略
2.1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个性往往较为强烈。无论是教学还是德育教育,都面临着“不听话”的学生。如何使学生“如坐春风”,提高教育转化率,是教师直面的问题。教师应端正自身言行,提高个人魅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立德”方能“树人”。《后汉书》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师尤其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比如在传统文化教学中,重点难点既体现在文本的梳理上,更体现在对传统文化两千年以来的观念的现代化解析方面。
当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论语》阳货篇“乡愿德之贼也”一文教学时,既要进行文本分析,将信达雅的译文传授给学生,也有必要对其中“老好人是危害道德的坏蛋”这一观点进行阐释。这个问题深及人性,触及历史,映射现实,既是教师展示自己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的窗口,也是德育教育悄然发生的场所,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和谐”的一颗火苗。能够抓住这颗火苗,讲清这个问题,让学生的道德观认识有所提升,必然能够增强教师的信服力。
2.2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写文章时需要对人物进行编排,对故事情节进行思考,从而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背景深度分析,对人物有深刻认识。舒适的教学情景也能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提升,深刻理解人物情感,在品味文章语言过程中,掌握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从而使学生在文章中感受其中的巨大能量,并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课堂阅读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还需认识作者的写作背景,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涵盖的文章一般是与学生所处年代不同的文章,因此,学生在学习前需要对作者背景有深刻认识,比如,学习《赤壁赋》过程中,了解作者的背景,感悟作者在逆境中的生存情况及面对生活的态度。通过这种无形的渲染力量,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将德育知识渗透。也要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一篇优秀的文章能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绘,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选择战争题材的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新中国建立的不容易,树立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文章重点语句品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重点语句的精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德育教育目标。
2.3利用课外文章完成德育内容渗透
课外阅读作为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渠道,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课外文本,结合文本内容规划课外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拓展课程知识,学生认知面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道德品质及思维能力明显提升,最终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在国外知识渗透过程中,与我国的教学理念产生一定程度融合。高中生作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开展有效课外阅读活动,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理念。教师应当结合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目标及学生发展状态选择优秀读本。高中英文课外阅读中,教师对阅读工作进行指导,有利于激发课外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阅读效果有效提升。针对高中生目前意志力不强及抗挫折能力差的情况,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及理想治愈世界等文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人公的精神力量,并掌握冒险类知识,感受离奇的世界,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目标。
2.4道德意识的深刻性塑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建设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基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来解释或推断课本中一些人物的言行,以此让学生逐渐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并明确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可为,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比如,欧阳修《丰乐亭记》的主旨通过“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体现出来。作者指出,社会安定无事是百姓生活安定的重要保障。只有让百姓恩德报恩,懂得这“乐”来之不易,他们才会加倍珍惜,且大力拥护赵宋王朝。笔者以此联系现实生活,告诉学生:“我们有幸处于一个太平盛世,要想今天的太平生活得以延续下去,就必须维护和平稳定的大局,而要维护和平稳定的大局,就必须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渗透德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作出努力。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海洋畅游,通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传递文章中的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思维。
参考文献
[1]刘向瑞.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9(10):184.
[2]王建军.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策略[J].名师在线,2019(27):16.
[3]罗小凤.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Z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