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2期   作者:许志云
[导读] 通过“建筑材料”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实践证明
        许志云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7)
        摘要:通过“建筑材料”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实践证明,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混合教学方式,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具感染力。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密不可分,不论是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还是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019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建筑材料”的教学过程,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讲话的落实和执行。
        1“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材料”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具有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是建筑工程专业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目前该课程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未能完全实现其开设的初衷。
        1.1无心开展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建筑材料”课程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基本材料理论基础,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材料理论及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专注培养学生专业生存技能。其结果是导致学生“才高八斗”,却未必“德行天下”。近年来工程上使用假冒伪劣材料、不合格材料事件屡见媒体报道,部分工程技术人员为达到“吃回扣”“送人情”的目的,在工程项目上掺杂假冒伪劣、不合格材料时有发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产生极大的不信任、不安全感。因此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犹如结草之固,危如累卵。
        1.2“无力”将课程与核心价值观结合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教学相融合,是多数专业课教师的盲点,部分专业教师虽接受主题教育的理念,但感觉切入点不知从何找起,谈论国家热点实事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部分专业课老师对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理解不深,研究领域局限于本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有心无力;部分专业课教师生搬硬套将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内容相融合,自然效果难以理想。因此,将两者有机融合很难坐而论道,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1.3“无意”将课程与核心价值观结合
        目前,各高校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普遍高度重视体现办学水平的“指标”,如论文、专利、成果奖、课题立项、教学工作量等,这些均较易量化考核;而对教师立德育人情况则很难进行量化考核。既缺少评价“课程思政”及其效果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也没有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突显“立德育人”的分量。在这种考核机制影响下,教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下,难免容易忽视立德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2“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建筑材料”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精髓,实现对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同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其成为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较强职业技能的又红又专的工程技术人才。


        3“建筑材料”课程思政内容设计
        3.1设计理念
        “建筑材料”是以各基本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材料的固有性质为主线、全面阐述材料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的课程。将课程思政与整个教学过程相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般的逐渐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2教学内容设计
        a.整体设计思路。“建筑材料”课程内容按材料的共性、建筑石材、石灰石膏、水泥、混凝土、砂浆、金属材料、防水材料七种材料学习中应掌握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安排教学内容,在上述教学内容中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现以《建筑材料》课程混凝土篇章中“混凝土拌和物的技术性质”为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与学生探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忠于职守、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
        4“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设计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革。大到国家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如交通出行、办理证件;小到日常消费习惯、学习方式等,如微信支付、线上测试等。作为高职教师,我们更应将现代科技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将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互动学习。采用职教云作为教学平台,电脑和手机作为教学工具,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实现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依托于前期“建筑材料”在线课程的建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发送工程实例、储备视频、课程思维导图、知识点概述至教学平台并发布,供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在课上做到有的放矢学习;在课中,对学生预习内容进行随堂小测,一方面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了解课程的难点,利于课程的顺利进行;课中可以针对一些问题展开适宜的抽查随机提问、头脑风暴、讨论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课后通过职教云APP完成作业、答疑等相关活动。教师可以将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通过云平台推送给学生进行讨论,比如说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所使用的新型材料,国家住建部关于工程上一些政策的变动。
        5“建筑材料”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建筑材料”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中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道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合格人才。因此,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及实操技能,另一方面需挖掘课程内容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于上述原因,在课程考核方面也需要同时注重两个方面的考查。本课程对照教学目标,构建了一套过程与总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阶段性知识的掌握,学习态度的考核主要从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通过随堂考试的形式进行;总评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既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占比20%)、还要重点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占比80%)。
根据期末对学生的访谈以及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比较认可的,同时也反映出该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写到“工程建设是专业知识、吃苦耐劳与责任感的总和”,有的学生提到“学习建筑材料使我们意识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自律的重要性”,此外还有“做事严谨”“按流程操作”等等。通过调查问卷、与学生交流,“建筑材料”的课程思政已初见成效。
        6结论
        通过“建筑材料”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改革实践证明,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混合教学方式,对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具感染力。但是目前“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文凯,廖利和,袁泉等.浅析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15(4):749-750.
        [2]何里,来平凡.BOPPPS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189-190.
        [3]景毅,袁雅,孙晓,等.基于BOPPS模型的建筑防水工程施工教学模式研究[J].砖瓦,2020(05):197-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