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初中 272000
随着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出台,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正慢慢渗透到我们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奇葩——民族音乐,如何在全体中小学生中得以普及并加强教育,已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当前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处于从属地位,为贯彻落实好新音乐课程标准,必须要加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
一、中小学民族音乐的教育现状
1.民族音乐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
目前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出现了很多“重西乐,轻国乐”或偏重流行音乐的现象,至使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淡化了民族音乐素质的教育。我国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与理论主要是借鉴欧洲的音乐体系,包括音乐语言、音乐工具、音乐思维模式、音乐评价体系等,民族音乐教育在基础音乐教育中处于从属附加的地位。音乐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发展,各种音乐品种的出现,也给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传统的民族音乐教育增加了难度。
2.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内容零散不成体系
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里的民族音乐内容较少,随意性大,就中小学生而言具有可唱性、可听性的民歌和民族器乐曲并不多,没有形成完备、系统、专门的民族音乐教材。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没有确立。许多音乐教师缺乏民族音乐知识的修养、艺术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这对贯彻新课程标准是极为不利的。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1.新时代的呼唤,新课标的指引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旨在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开拓艺术视野,培育多元文化意识。”由此可见,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为贯彻落实好新课标,必须要加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的建设。
2.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民族音乐教育分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五大方面,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音乐在音调、节奏、乐器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讲授各民族的音乐,从而感知其文化、历史、民俗等风情,培养正确的民族审美观。
3.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振奋精神的有效途径。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民间音乐欣赏教学,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接受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从而达到强化民族意识的目的。
三、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措施
1.确立核心主体地位,完善民族音乐系统
在我们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缺乏的当今,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民族音乐教育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首要的主体地位上,它对培养现代中国人文化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使音乐文化传承发展流畅。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把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语言,音乐要素贯穿到音乐教学中去。
2.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科学使用音乐教材
在使用教材时,要灵活运用,给青少年讲授民族音乐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曲调优美动昕和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传统音乐曲目,让学生一开始就喜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还可以根据本土民族音乐,对音乐教材做出补充,使学生从音乐的潜移默化中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3.转变音乐课堂模式,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教育,首先从民歌入手。民歌歌词简洁、旋律优美、音乐形象鲜明,学生容易接受。深入生活,发挥民歌“口传心授”教学方法的优势,向学生介绍丰富多彩的民歌。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化有机结合,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欣赏民族器乐曲、民族管弦乐,实现多媒体手段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学习乡土音乐文化,引导学生热爱本土文化,了解地方特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戏曲知识和戏曲音乐,带领学生走进戏曲殿堂。
4.开展各种艺术活动,激发中华民族精神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歌咏比赛、主题活动、艺术节、文艺演出等活动,传承民族精神,加强民族情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同时,也可以感知各组劳动人民的精神,从而树立自己要继承中华民族、为中华更增一份光彩的美好理想。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音乐更是文化,凝聚着民族艺术和社会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作为音乐教师,应当以民族音乐教育为基本,自觉承担起传承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使音乐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引导学生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的“美”,注重在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中介绍审美知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努力开创民族音乐教育的良好局面,民族精神一定可以在中小学音乐教学重绽放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