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远辉 杨刚 王佳伟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试验训练基地训练处,陕西西安,710106)
内容摘要:教员队伍实战化教学能力不足,制约了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需从更新为战育人的教育理念入手,着重优化晓战研战教战的能力结构,构建实战牵引的教学环境,激发教员谋战教战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实战化;教学能力;教员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推动军事院校建设加速转型升级,需要大批晓于实战的高素质教员队伍支撑,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时也强调要培养一批知晓现代战争的名师。当前,教员队伍实战化教学能力的不足,已成为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的关键堵点,亟需解决。
一、坚持为战育人,更新教育理念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解决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的根本问题,是做好军事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军校教员必须先行一步、深入领会。
一是将胜战基因融入课堂思政建设。习主席曾指出,“青年学员在思想政治上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军队发展和未来,关系枪杆子能否永远掌握在忠诚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军校教员既要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对党的教育事业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又要帮助学员解决好为谁成才、为谁杠枪、为谁打仗的问题,努力将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战斗精神、“两不怕”精神等红色基因,融入思想素质培塑中、融入教育训练中、融入课堂建设中,在紧紧扭住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总开关的基础上,不断砥砺学员的铁血胆气和战斗意志。
二是树立为战教战教学理念。打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部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军校教员要将“为战教战”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以信息通信领域为例,要更加注重联合作战指挥和保障人才岗位需求、新型作战力量运用、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等前沿理论研究,更加强调吸收借鉴信息通信部队军事训练的实践经验,更加密切教学体系与未来作战任务、作战样式、作战方法等实战需求的衔接,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岗位需求、贴近作战训练,努力提升学员未来战场适应能力,确保训为战、教为战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战斗力贡献率意识。军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教学的源泉在于部队现实使命任务和鲜活的实战化训练,最终目标是提升部队战斗力。因此,应树立战斗力贡献率这个标尺,主动收集部队作战训练难点问题,积极拓展面向部队的服务职能,发挥智力优势,组织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攻关,在制胜机理、战法训法及装备效能等方面深化研究,拿出经得起作战检验的创新成果。努力做到教学改革与部队发展同频共振,着力改变部分学员到部队“水土不服”、实战化教学不聚焦、科研成果在部队应用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二、坚持晓战研战,优化能力结构
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教员必须把握战斗力生成与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不断提升与军队战斗力建设相适应的晓战、研战和教战能力,
一是以晓战标准更新知识结构。按照“名师必晓于实战”的要求,努力充实教员的部队实践经历,拓展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联演联考的渠道,完善教员赴部队任代职交流机制,让教员带着问题去演训,全程思考去实践,带着成果进课堂,增强教员对部队作战训练和武器装备的了解。积极引进紧缺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充实部队优秀教官力量,走开中高级指挥干部赴院校授课的新路子,使专职教员、部队教员和外请专家教授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更新知识结构,充实实战化训练相关理论。紧跟军队调整改革步伐,适应未来战争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熟悉掌握新质作战力量运用,了解掌握武器装备发展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术。
二是以研战准则提升专业能力。紧盯备战打仗的现实问题,提升战场需求感知能力。
紧盯制衡强敌、全域发力的难点问题,紧盯联合聚能、相互增效的热点问题,主动更新作战思维,把握现代战争作战规律,研究制胜机理,及时让新思维、新理论、新知识进教学、进教材、进课堂。着眼学员岗位任职需要,提升构建“训战一致”教学体系的能力。根据作战流程和部队演训实际,拓展作战领域基础教学模块;针对未来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积极开展使命性课题研究与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了解部队训练新动态、新训法和重难点问题攻关情况,及时把部队训练的关键要素、主要手段、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使教学、训练与作战有机衔接。
三是以实战原则对接教学实践。注重作战应用教学,完善部队训练成果教学转化机制,将部队演训实例引入课堂,积极开展案例研讨、实情想定作业等教学模式,将知识和技能融入作战链条,让学员与实战同频共振、身临其境,在研究打仗中提升实战思维和技能。突出实装勤务教学,通过构建实装环境,真实呈现实战运用,严格按照勤务流程组织装备操作运用,深化学员对装备战技术性能和实战运用的认知。强化实兵实装演练教学,紧贴使命任务,精选演练课题,完全按照部队编成、作战流程、演训要素,组织学员综合演练,强化指挥控制、战术运用、多层级融合编组、自主式红蓝对抗等训练内容,不断提升学员的作战能力素养。
三、坚持实战牵引,构建教学环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战化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学环境的支撑。构建实战化教学环境,需要以实战运用为牵引,将战斗力标准贯穿建设的全领域全过程。
一是创建实战化战场环境。结合装备运用实际建,加强与机关和装备研产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新装备优先配发院校,力争与部队装备保持同步;发挥院校技术优势,主动研发训练模拟器材,构建虚实结合、形象直观的实践教学环境。围绕作战指挥要素建,加大信息化网络手段的运用,加强网上演练系统、数字化服务保障系统建设,逐步建成集作战指挥、模拟训练、教学管理、服务保障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化网络环境。根据实兵演训需求建,加强和兄弟院校、部队、演训基地联系,建立院校部队训练场地共享机制,为实装教学、野外驻训和实装演练提供实战化环境,在实战环境中教与学,提高实战化教学效果。
二是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不断创新应用,迫使教学手段也发生新的变化。涉军非涉密课程在军综网上不断上线,线上网络和线下传统教学,以及互联网和军综网慕课,同步进入军校课堂教学。“雨课堂”“腾讯课堂”等平台以其强大的在线教学功能,在军队院校迅速推广应用。必须准确把握教学手段的新变化,因势利导、准确发力,结合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加强军事职业教育,开展智慧教室、在线课堂、慕课、微课等建设,满足教战育人新需求。
三是完善实战化督导机制。提高实战化教学的自觉性,不仅需要确立“教为战”的意识,还需要借助外力引导、规范和推动。从教学实践、学术科研、服务部队3个方面入手完善实战化教学评估机制,健全课程需求对接、实战化课程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部队效能等方面的指标体系,突出课程标准设置、教学内容审查、教员备课试讲、领导教学检查等环节,把实战化课程体系贴合度、科研成果应用于战备训练的转化率、解决作战难题的数质量、服务部队的成效,作为教员调职晋级、评功评奖、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员瞄准前沿、服务部队,激发为战晓战、谋战教战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德林等.依托大数据创新实战化教学方式[J].国防科技.2019年,第1期:123-126.
[2]曲长文等.军队院校推进实战化教学探析[J].继续教育.2018年,第8期:29-31.
[3]史 芸等. 关于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的思考[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61-65.
[4]马健.深入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J].军事.2014 年,第8期: 9-10.
[5]胡玉山.为战育人贵在得师[N]. 解放军报.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