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情感在笔尖流淌

发表时间:2020/11/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2期   作者:和文婷
[导读]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文婷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村镇新洲小学                 
        摘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把写作当成一件愉快的事去做,而不是当成一种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能够在作文这片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自己奔驰呢?以下就是我就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现状分析 说话训练  笔下生花  
一、学生的情感“难以言表”
        可爱的孩子们正是情感丰富的时候,喜欢的抑或不喜欢的都是写在脸上,但是不会说出来。这是现在小学生的普遍现状。我的情感“难以言表”。他们大多怕写作文,把写作文当成了青面獠牙的魔鬼,避之唯恐不及。一到作文课就在那里“挤牙膏”、凑字数,好不容易东拼西凑一番,还不一定符合习作要求,或是仅仅浮于表面,即使写了也不深刻不感人。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写作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然而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不得不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把写作文当成一件愉快的事去做,而不是当成一种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能够在作文这片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自己奔驰呢?以下就是我就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思考。
        在2019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五六年级的习作做了以下要求;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根据这样的要求,反复思考,学生在写作上大多都体现出,学习能力弱,学不会,不会写的现象。老师说得内容他们只是停留在口头,会说不会用,不会把老师教的转化成自己可以灵活应用的东西。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激发出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我认为习作教学应该突破一篇作文两个课时的习惯。而应该把作文带入学生的生活。我举一个教学中的例子。??
        虽然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可学生的作文题材却并没有随着进入高年级而增多。比如我让他们写一个半命题作文______让生活更美好。学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爱让生活更美好,选择的题材无非是爱是妈妈冒着风雨陪我去医院看病;爱是爸爸在雨中向我倾斜的伞;爱是在我骑自行车一遍一遍摔倒时爸爸的一次次鼓励;爱是当我摔门出走,路边摊老奶奶端来的一碗热馄饨与一句开导。题材老套不新颖,不能脱颖而出。
        一次习作的主题,记一次活动以秋游为题材,学生亲身经历,并且有真情实感。我想到的给习作拟的题目是:秋游趣事、难忘的秋游。学生想出来的题目:秋游记、秋游——鬼屋惊魂;秋游——过山车之旅;秋游——雨林脱险;“趣”秋游。在构思开头与结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学生D说道:“可以这样写,开篇写大巴愈开愈近,过山车越发清晰、高大。结尾写坐上大巴渐行渐远,过山车在视线内慢慢变得渺小。”我便追问:“挑战了过山车之后,它的渺小与庞大仅仅是因为距离的远近了吗?还可以怎么写?”下面发出了一声声惊叹,大家纷纷举手,“在我们的心里也渺小了起来,因为我们挑战了它,战胜了自己。”这样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成为集体的学习资源。
二、多样的表达训练让学生“侃侃而谈”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处处是语文。

”语文教学往往以阅读积累为基础,以交流沟通为契机,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学生写作完全可以生活化、多样化,从而更加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品质。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
        1.课前三分钟讲故事。叶老一贯倡导“写文章就是说话”,他赞同把“作文”叫做“写话”的提法,并且认为“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所以教师预先安排好讲故事的同学,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上台前做到胸有成竹。课堂限时三分钟展示,其他同学互动点评。从说到写的规律,可以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快快乐乐地走上习作之路。???????
        2.小段落训练。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的量与阅读训练相比,少了很多。所以教师要提高作文训练的量,才能有“量变”达到“质变”。而小段落由于篇幅小,用时少、易训练,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3.读书笔记互看互评。写好作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所以,我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并且利用每周三的阅读课时间,互看互评,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倍增”强化感悟和积累,效果更好。
三、巧妙的引导让学生“笔下生花”
        丰富的情感难以言表,但如果我们老师能给予学生巧妙的指导,孩子们一定能笔下生花。
        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幼稚向半成熟过渡。学生往往已经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及生活经验,对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观察。但他们的思维、情感还尚不成熟,不理性,往往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特别是从一些消极的事物中,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不仅让学生看到事物存在的问题性,更要让他们看到事物变动的发展性。
        1.审题的引导。现在的小学作文在审题立意上虽然没有什么难度,但学生往往容易犯缺少“真情实感”的毛病。如我在教授《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写生活中具有“母爱父爱”这一相似点的事例作文。本以为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因为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这样的故事。可是有一些学生的作文却脱离了生活,有的学生写到了看到的故事,有的写了老旧的妈妈背着去看病……虽然这些故事确实具有“爱”这一特点,但他们毕竟已经不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们根本没有细心观察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所以这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是缺少感情的。其实,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这样的例子,如果学生能在立意时进行了认真思索,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2.结构的引导。小学阶段,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的结构很简单明了。总分总,总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而且字数不会超过500字。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特点,分成3-5段。平常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列提纲的形式进行此种训练。通过训练,老师可以掌握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清楚,所举事例是否恰当等情况,这样有利于老师整体把握作文、指导作文。也可以让文章条理清晰,不杂乱。
        3.语言的引导。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语言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很多学生看到作文心生胆怯,虽然肚子里有很多东西,就是倒不出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写作就是一个先输入再输出。不断模仿学习。平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模仿写一些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让学生们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慢慢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拉近自身与语文的情感距离。再下一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模仿写一些小段落,不知不觉使得他们组织语言和写作的能力获得提高。
        总之教师只有让学生做到厚积薄发,多多练习,只有在写作基本能力,写作思维多样化方面多加努力,才能让学生开出高质量的写作之花,让孩子的感情在笔尖流淌。
参考文献:
杨启光.美国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的一种理论解释框架.外国教育研究。
纪阳.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③管建刚.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福建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