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瑾
房县东城小学 442100
一位老师心急的一次次跟我联系,要我无论如何要“救救”他们班一名男生。
“我真的对他没办法了,才9岁的孩子,每天骂人,说的话不堪入耳,为博人眼球,搞怪捣乱,别人笑话,他从不脸红,惹急了就骂人。对老师的劝导不听,批评他,就顶嘴,今天竟然跟英语老师动手了。哪个老师不是为他好?真是油盐不进的孩子。”说起浩浩,科任老师都直摆头:“小小年纪,品德很差。”
哪有孩子天生就品德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环境决定论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我很期待见到这个“肆意张扬”的孩子。
第一次见面并不太顺利,他是被老师一路“送”到我的咨询室。跟他谈话很费劲,他的头低着,背也弯着,使我很难看清他的脸,为此,我不得不弯着腰去观察他的表情。
“老师,我挺好的,我没觉得我哪不好。”介绍完自己,浩浩首先来了这么一句。一个被“护送”来的孩子,抗拒和防御意识很强,我首先要突破这层墙壁,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咨访关系。
当天,我让他做了一个沙盘,如图:
当我问他给自己的沙盘取个什么名字时,他脱口而出:幸福的家。
他是这样描述这个作品的:我希望家就是这样的,有一个大门,会有路灯,最好还有些花;厨房里有薯条和米饭,可以每天吃饱就很开心,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
一个沙盘好像打开了他倾述的话匣子,而我的认真倾听和包容的目光给了他尊重和信心。
“其实能来城里上学,我很开心的,在幼儿园老师很喜欢我,说我聪明,可现在很多老师批评我,同学们也瞧不起我,很多次我觉得自己一点自信也没有了,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好像只有搞怪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才会放在我身上。”
“你觉得老师为什么批评你?”我觉得这是一个关键点。
“我有很多坏毛病,想改可改不了,我知道自己一无是处,身上有很多很多不好......”说着他慢慢低下头,声音也越来越小。
“能反思自己的行为,我觉得这就是你的一个优点啊。”我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而他也是第一次仰起头,让我看清楚了他的眼睛,白皙的皮肤上是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可是眼里没有神采。
“我很好奇,既然你知道这些是不对的,你为什么还要去做?甚至在英语老师劝诫你的时候,你还打了老师呢?”我不带任何评判的好奇地“请教”他内心的想法。
“因为她脾气好,管不住人,还一直唠叨!反正很凶的老师我就听一下,我不听她的话的。”
“那在生活中呢?”我继续追问。
一句话勾起浩浩对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回忆。
原来,浩浩出生后,父母就离婚了,他从小跟着爷爷生活,为了孙子读书,他们在县城租了房子,爷爷每天捡废品补贴家用,一不顺心就喜欢骂人。长期的挨骂,让浩浩对于唠叨式的谩骂无动于衷了,这也是老师无论怎样劝诫批评都无效的原因。浩浩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回家就会指责儿子,时常动手打人,一喝醉酒就大骂浩浩妈妈,让孩子从小在心中对于温柔的女性角色都很排斥。
浩浩说,我小时候经常挨打挨骂,慢慢长大了,我就学会说谎,这样至少骗骗他们,我可以少挨打。后来妈妈也改嫁不见我了,生活中只有爷爷,他只会骂人,天天骂我,我挺孤单的,真的没什么人理我。
也许是压抑太久的缘故,浩浩一直滔滔不绝地往下说,尽管他还是不太抬头看我,但我一直静静地倾听者。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给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无尽的伤害,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温柔的女性角色给他包容,让他缺乏对于情感的认识,孤单、怯懦继而情绪的爆发、叛逆,心里的阴影和一些不良的影响阻碍了男孩阳光成长,他出口成“脏”,他把同学不喜欢的东西非塞给别人,他暴躁地对抗老师的温和劝诫,又在严厉的老师面前谎话连篇。越是不允许的言行,他越要做,以此吸引别人的关注,而在错误事实面前,他又怯懦逃避,就这样叛逆又无助的成长。
结束第一次咨询后,我为他做了一个详细的认知行为调整方案,先从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中调整他的认知和行为,激发他的动力;接下来从学习障碍入手,改变他的元认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最后教给他自我调节的方法,并持续关注,督促他自我训练,尽量弱化原生家庭导致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
之后一个多月,浩浩按照我们的约定时间,积极主动的来访,并配合进行沙盘疗愈、催眠放松、冥想强化等训练,从他个人的精神状态来看有很大的转变。他开始交到新朋友,慢慢敞开心扉去接受老师的教诲,校园人际关系的改善让孩子的生命能量更充沛,眼睛有了神采。
在第四次咨询过后,他学着写下了这样一个放松导语:
这是一节活动交流课,我为这次讨论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轻松的讨论着,别人说的时候我目光注视着他们,静静的听,认真思考后,自信地发表我的观点。我说的时候,有人微笑的看着我,在我分享后,他们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觉得很开心,被人关注认可的感觉真好!
在这样的情境中去感受,浩浩对于学校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期待,被接纳的同时,也积极阳光的去接纳他人。
面对着这样的孩子,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该更理解和宽容一些,要给予更多的温暖和支持,同时也要给予健康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培养高自尊的人,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当原生家庭的印痕已经存在,我们能做的不是像他家庭教育一样的指责和强制改变,而是让他有自我觉察的能力,从元认知影响心理,从心理改变行为,而我们做好他的灯塔——温暖、指引、陪伴!